土壤一旦翻耕后,最有肥力的表层沃土就会暴露在阳光下,迅速被风化,随后又被雨水冲走或被风吹走。免耕法使这层沃土得到了保护,而且残留的秸秆不断腐化,持续向土壤提供肥力。
另外,由于采用秸秆还田,配合一定量的除草剂、高效低毒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量,保护了土壤和环境。
更重要的是,免耕法使土壤微生物达到平衡水平,并由这些微生物承担起“耕作”任务。收获作物时,秸秆还田,对土壤形成一层保护层,保持了土壤水分,减少了人工灌溉,这样既减少了机械耕作次数和能源消耗,又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实施免耕法,免去了翻耕的生产环节,省时、省力、省能源。
中国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青海省农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业区的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灌区,全省耕地面积880多万亩,在耕地中山旱地61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l%,由此决定了青海省旱作节水农业的基本特征。
2003年,青海省明确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目标和措施,先后在互助、湟中、兴海等县承担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刚察、共和县承担了省级项目,还有同仁、民和等县也实施了县级项目,这些县相继开展了小麦、油菜等作物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并开始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保护性耕作保护生态、维护耕地和节本增效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柴达木灌区
各位听众,我现在是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西山根村村民雷万福家的耕地旁。在往年秋收过后,雷万福在耕地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犁把耕地表面的残茬和杂草翻到地下,等到来年春季通过耙、压使地表疏松、细碎、平整进行播种。然而,现在(已经进入十一月份,)秋收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雷万福收割完了地里的小麦后不但没有翻地,就连以往要收割后全部收走的秸杆也都留在了地里。对于习惯将秸秆取走喂牲口或者焚烧的农户来说,将秸秆覆盖在农田上意味着什么﹖用雷万福的话来说,这种不用深耕细翻的懒汉种田方式,不仅省时省工省钱,而且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你们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免耕播种技术的?
雷万福:大概有三年、四年了吧。
记者:它跟传统的耕作技术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
雷万福: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