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此取之宋,其谓之郜鼎何?(据莒人伐杞取牟娄,后莒牟夷以牟娄来奔,不系杞也。)
[疏]注“据莒”至“杞也”解云:隐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娄”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来奔”是也。
器从名,(从本主名名之。)地从主人。(从后所属主人。)器何以从名?地何以从主人?(据错。)
[疏]注“据错”解云:二理相违故谓之错。
器之与人,非有即尔。(即,就也,若曰取彼器与此人异国物。凡人取异国物,非就有取之者,皆持以归为有,为后不可分明,故正其本名。)
[疏]“非有即尔”解云:谓非有就而有之尔。
宋始以不义取之,故谓之郜鼎。(宋始以不义取之,不应得,故王之谓之郜鼎。如以义应得,当言取宋大鼎。郜本所以有大鼎者,周家以世孝,天瑞之鼎,以助享祭。诸侯有世孝者,天子亦作鼎以赐之。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疏]“宋始”至“取之”解云:谓灭郜取之也。注“如以义应得”者。解云:谓若天赐之也。注“周家”至“享祭”者。解云:谓殷衰之时,鼎没于泗水,及武王克殷之后,鼎乃出见,故汉书云“鼎于周出”是也。注“礼祭”至“三也”解云:春秋说文。而膳夫云“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何氏不取也。而士冠礼、士丧礼皆一鼎者,士冠、士丧略于正祭故也。
至乎地之与人,则不然,(凡取地皆就有之,与器异也。)俄而可以为其有矣。(俄者,谓须臾之间,制得之顷也。诸侯土地各有封疆里数,今日取之,然后王者起,兴灭国,继绝世,反取邑,不嫌不明,故卒可使以为其有,不复追录系本主。疆,居良反。)然则为取,可以为其有乎?(为取,恣意辞也。弟子未解,故云尔。解,音蟹。)曰:否。何者?(何者,将设事类之辞。)若楚王之妻裎福无时焉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