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已!”
这是他对皇帝的各种改制中,最赞同的地方。
也是他遭到民众抵制后,就反思自己的原因。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儒家士人,他不能忽视民意。
如果自己的作为和民众产生冲突,他就应该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对。
抱着这个想法,他当然很赞同当今皇帝设议会。甚至还觉得各地建议会的速度太慢,应该加快建立:
“滁州、和州需要建议会,其它地方难道就不需要了?”
“我看苏州才是最需要的,它的秋粮存留二十万石,几乎相当于两个凤阳府的秋粮。”
“必须设立议会监督,避免苏州府官吏据为己有。”
史可法对此笑着道:
“苏州府的议会,确实应该建立。”
“不过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在滁州、和州建议会。”
“这两地的归属情况,是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不然明年的会试,都有很大麻烦。”
黄道周初时不解,在想到会试的分卷后,陡然明白过来:
“南直隶的凤阳、庐州、安庆三府,还有滁、徐、和三州,在会试分属于中卷。”
“如果两州选择归属应天府,两地士子还得改变分卷。”
谈着这件事情,黄道周感叹道:
“如此说来,两地的士子,应该是倾向于归属凤阳府。”
“这样不但存留的赋税多,还能留在中卷。”
“否则分属应天府划给南卷,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考上了!”
相比中卷来说,南卷的压力要大得多。
滁和二州选择分属凤阳府的理由,可谓又多一重。
史可法对此点头道:
“两地的士子倾向归属凤阳府,但是商人就不一定了。”
“如果归属应天府,以后他们就能更方便地去南京城经商。就是普通百姓,也能更方便从南京往来。”
“两地的官员,也想成为应天府的官。可以说人人有想法,吵得不可开交。”
“吕尚书之前把它们划归应天府的打算,没能落实下去,只能向朝廷请求,让朝堂诸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