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为154万左右(算法是存栏头数乘以一只绵羊的屠体重除以人均消费量)。西夏农业人口为53万(算法:西夏农业面积200万亩乘以每亩粮食产量138斤,除以人年均消费粮食522斤.具体分析另有专文讨论)。
因此,我们可知西夏的总体人口为200万左右。若考虑到自然灾害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西夏人口最低限在140万左右。
这里,拥有50只羊、5条牛到200只羊。10条牛者,均属个体生产者。我们假设一个个体牧民之家有五口人,三个成年,两个未成年,要维持基本的生活与简单的再生产,大致需要以下几项开支:
1、口粮据漆侠先生研究,宋代成年人口粮每天二升,未成年人一升,三个成年人全年口粮21.6石,两个未成年人7.2石,全家口粮共28.8石,每石约折今92市斤。[24]西夏亦大抵如此,但党项人肉食乳饮,可减去一半谷物,为14.4石。若再算上充饥的野菜、草籽,就变成10石左右。这10石谷物大致要用1头牛及20张羊皮来交换。[25]
2、肉类需宰成年羊20只左右。
3、服饰及毡帐大致需60只-90只羊的绒毛与5张-10张皮。
4、食盐约需1.5只羊的支出。
5、简单的生产工具及其他支出也大约耗去1.5只羊。
6、烙印军马一匹,军马一般可服役五年以上,这样平均每年约有2只羊的负担。
总计上述各项支出,大致要有25只羊、1头牛。这些畜产品需90只羊(30只成年羊、30只1岁-2岁羊、30只羊羔)与6头牛(2头-3头成年牛、2头1岁-2岁牛、1头-2头牛犊)的畜群来提供。换言之,个体牧民只有牧养90只羊、6头牛,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拥有50只羊、5头牛者,为贫困牧民,简单再生产受影响;拥有200只羊、10头牛者,属富裕牧民,畜产品除用于消费外,还有一定的剩余,可适当扩大再生产。官府对畜牧业的经营,也即西夏的群牧生产,大致分属群牧司、经略司(或监军司)以及马院三个系统。
种草养畜禽可减少饲粮消耗,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收入。畜禽业发展又可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因此,种草和发展食草畜禽大有可为。
一、种草养牛羊农牧双丰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