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和瞧不起。蕾蕾,你也看过小说,你觉得呢?”
向蕾沉吟了一会:“我认为她说的有道理。崔幼娘下车后打量应薇布包和棉鞋,并提出要送她衣服;人思考的时候容易先入为主,首先会联想到崔幼娘认为庄薇是土包子、傍大款的,故意送旧衣服侮辱她。”
“但我反而觉得,她是因为庄薇的打扮,担心她没有合适的衣服到百货大厦,惹得旁人的议论才提出的。想想,换做是你,你会邀请讨厌的人一起陪你逛商场吗?即使是坏心眼要作怪的,那直接不告诉庄薇西餐厅的着装规矩,等你这看她出丑不是更能达到目的吗?”
程小瑜作恍然大悟状,“是哦,你这么一说我是觉得崔幼娘不是讨厌庄薇,而是用她自己的方式在照顾刚见面的新嫂子?”
“倒也不是那么简单。你看这段台词——[哥你来上海不足半年,竟如此快找到佳人作伴,不愧报纸上给你起了“风流富少”的诨号,爹在家中看到时可好一阵生气呢],我倒觉得崔幼娘对庄薇的心态是复杂的,既有不动声色的友善,也有因为庄薇给自己哥哥带来不雅称号的薄怒,故而小小发泄了一下。”
“按刚才我们的讨论,这段不仅要演出崔幼娘的清高和友善,还得略带一些生气?”程小瑜拿起本子开始记起笔记,“可是友善和生气是矛盾的,能用什么方式在四五句对话中表现出来呢。”
向蕾反驳道,“未必是生气,而是娇嗔和嗔怪,简单来说就是不往心里去的小脾气,绝不能往怒气上演,不然角色之间关系会令人误解的。”
程小瑜点头,忽地眼睛一亮,“我知道了,老师教过,如果在几段的台词里要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最好是设计些人物特有的小动作以示区分。”
“科班出身果然有料。”向蕾赞同道,开始回想在小说里描写的崔幼娘平日语言和动作上有什么记忆点。
“我想到一个主意,在崔成业介绍庄薇后剧本里没有什么动作,直接接的下一句台词。这里是不是可以加一个行礼的动作来表示对庄薇释放友善?崔幼娘已经有穿洋装的习惯,是一个时髦的小女生,那从车上下来应该不是清代打扮的仕女,用屈膝礼不合适,那就...那就换做稍微鞠躬和颔首怎么样?”
程小瑜开动小脑瓜,在得到向蕾的肯定后兴奋的在纸上记下改动。
受她启发,向蕾想到崔幼娘虽不是上海本地人,但自幼在上海长大,会说一口正宗的吴语;小说里崔幼娘有时着急生气,也会脱口而出几句上海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