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下,注云“俱犯萧鱼,此不月,十二年月者,疾始可知”者,正以去此势近,故令从此义。十七年者差远,故不复解之。
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运。(入运者,讨叛也。封内兵书者,为遂举。讨叛恶遂者,得而不取,与不讨同,故言入起其事。)
[疏]注“入运讨叛也”解云:昭元年“三月,取运。运者何?内之邑也。其言取之何?不听也”何氏云“不听者,叛也。不言叛者,为内讳,故书取以起之”然则运者是内邑,而季孙入之,故知讨叛也。注“封内兵书者,为遂举”解云:春秋之义,封内之兵,例所不书,即定八年传云“公敛处父帅师而至”经不书之是也。今书“救台”与“入运”者,为恶季孙之遂,是以举之。注“讨叛”至“其事”解云:春秋之义,大夫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专之可也。然则讨叛之事,可以容其专之,而恶其遂者,正以得而不取,与不讨莫异。知得而不取者,正以经书入故也,是以隐二年夏“莒人入向”之下,传云“入者何?得而不居也”案下注云“季孙宿遂取郓以自益其邑”然则此言“得而不取”者,谓虽得运,不取以入国家,非谓全不取也。言故书入起其事者,以起其不取运以入国家之事也。
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为政尔。(时公微弱,政教不行,故季孙宿遂取郓而自益其邑。)
[疏]“大夫无遂事云”云。解云:庄公十九年“公子结”之下已发此传,今此复言之者,嫌讨叛不恶遂,故明之。注“季孙宿”至“其邑”解云:遂者,专事之辞。言季孙自专取郓,故言遂取郓也。知以自益其邑者,正以讨叛邑而不入国家,故知以自益其邑也。
夏,晋侯使士彭来聘。
秋,九月,吴子乘卒。(至此卒者,与中国会同,本在楚后,贤季子,因始卒其父,是后亦欲见其迭为君。卒皆不日,吴远于楚。迭,大结反。)
[疏]“夏晋侯使士彭来聘”解云:考诸正本,皆作“士鲂”字。若作“士彭”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