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至“不宜”解云:渠是其名,而言不名者,谓计其官爵之时,实合氏宫名而且字,但以其年老,故兼称伯,示有不名之义也,故知之矣。
五年,春,正月,甲戌,已丑,陈侯鲍卒。曷为以二日卒之?忄戌也。(忄戌者,狂也。齐人语。忄戌,呼述反,狂也,齐人语。)甲戌之日亡,已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卒之也。(君子,谓孔子也。以二日卒之者,阙疑。)
[疏]注“君子”至“阙疑”解云:正以哀十四年传云“君子曷为为春秋”故也。
夏,齐侯、郑伯如纪。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据蔡侯东国卒于楚,不言如也。)
[疏]注“据蔡”至“如也”解云:在昭二十三年夏也。案襄二十六年“许男甯卒于楚”在蔡侯之前而不据之者,科取一以当之,不以后见义,或者正以蔡是大国,齐之类,故取之。
离不言会。
[疏]时纪不与会,故略言如也。春秋始录内小恶,书内离会;略外小恶,不书外离会。至所闻之世,著治升平,内诸夏而详录之,乃书外离会。嫌外离会常书,故变文见意,以别嫌明疑。与,音预。治,直吏反。见意,贤遍反,下文注并同。别,彼列反。
[疏]注“书内离会”者。解云:即隐二年“公会戎于潜”是也。注“不书外离会”者。解云:即此文变会言如是也。注“乃书外离会”解云:即宣十一年“晋侯会狄于攒函”是也。注“嫌外”至“明疑”解云:若不载此事,以略言如,则嫌所传闻之世,合书外离会,但遇无之而已,故曰嫌外离会常书也。故书而变其文,见所传闻之世,不书外离会之意,故曰变文见意也。所以别其嫌而明其疑,故曰以别嫌明疑也。
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仍叔之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仍叔之子何?(据宰渠氏官,武氏子不称字,又不加之。尹氏不称子。)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