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来。”
冯紫英默默点头,“这算不算穷兵黩武?”
这一句话不好回答。
好半晌汪文言才回答道:“朝廷财政可能会面临一些压力,但是您在财计上自有韬略,大家都有信心,倒是不担心这个,而且我以为这也是值得的,我记得您和我讲起过,战争其实也是一种拉动经济发展的策略,只要这场战争是对外并能攫取收益的,那就值得,对单单是武器盔甲、马车船只、粮草衣衫的需求就能刺激到很多行业的巨大发展,这并非坏事,关键是在合适的时候来发动,而现在应该正当时。”
把边军彻底用起来,要让他们没有心思没有余力来考虑其他,所有精力都放在对外征伐上,但同时也不能让他们毫无边际恣意放纵,那样朝廷财力也支应不起,这也是一个平衡之略。
“人事上……”
“皇上,人事上练大人应该有一些想法,……”
汪文言沉吟了一下,“微臣只是觉得在人事安排上其实不必太过操切,先行安排一二,其他人选完全可以慢慢补充到位,当下地方上其实都更多的是按照惯性在运作,短期内新朝除非有重大变革举措需要立即落实下去,其实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汪文言和吴耀青也离去了,他们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汪文言还要去曹煜的《每日新闻》那里,盯着明日《每日新闻》在关于新朝建立问题上的发生和解读。
现在《每日新闻》是京师第一大报,也是最权威的媒体,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京师城乃至京畿地区的上中下三层民众。
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京中富商,抑或宗室子弟,还是士林文人,乃至于茶楼酒肆的闲散市民,哪怕目不识丁,他们也更愿意到茶楼茶馆中去听那专门的评书人就着《每日新闻》的各类消息来作一番评论解读。
茶楼中的读书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冯紫英纳入了视线,无论是龙禁尉还是倪二的地下组织,早就将这个群体牢牢掌控,如果说京师城中中上层民众群体也许还略有一二意外可能,但是整个京中最底层的舆论风向绝对是牢牢掌握在手中的。
冯紫英很清楚这些近乎于赤贫的无产者一旦爆发起来才是最可怕的,而那些略有家资的有产阶层,往往是舍不得搏命一把的。
冯子仪和周培盛仍然在殿外商议。
从今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