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胡屠户人面广,村里的长辈才请他再找一个先生。
\n
周清的情况,胡屠户早已说过。
\n
村中的人,虽然不看好周清能干得长久,可是老人们有眼光。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n
万一小周先生发达了,甭管做了几日村塾的先生,总归有是一段情谊在。
\n
何况,里正老爷说过,过些日子提学要下乡考察本地学风。
\n
周清年纪轻轻,一表人才,如果照胡屠户的说法,这一次道试定能中秀才,届时提学老爷过来看到自己取中的秀才在本村教书,岂不是更为印象深刻?
\n
这年头,只要官样文章做好,免役钱粮徭役也是有说头的。
\n
周清自然想不到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在。
\n
胡村的村塾,也是社学。附近几个村子,只要交够钱粮,也能过来上课。
\n
周清到了村塾之后,才知道这学堂建的还颇有规模。
\n
讲堂左边有斋,专门祭祀至圣先师;右边也有斋,则是给塾师休息的地方。
\n
除开周清外,下午还有个武教习给学生们上课。
\n
听着胡屠户介绍,周清自是更来了一些兴趣。
\n
武教习?
\n
听胡屠户说,那位武教习也是本村人,曾经参过军,后来回乡种地,应了村老的邀请,教村里学生练武为生。
\n
反正等闲两三个大汉,打不过人家。
\n
这时周清他们进入学堂,门扉打开后,学生们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