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而进口硫磺的,则主要是军工厂。
毕竟硫磺对于军工生产至关重要。
至于金银和铜锭的进口,便是由户部在管理,因为其涉及到国家的金融储备和工业生产。
这些物资的价格,就像六月的天,变幻莫测,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每一笔交易,呈报给朝廷的数目都不尽相同。
对于私人商家来说,价格波动或许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风险,他们可以凭借灵活的经营策略去应对。
可对于大明朝廷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谁又能说得清,这价格波动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猫腻呢?
是有人故意操纵价格,从中谋取私利,还是仅仅是市场正常的起伏呢?
这实在难以分辨。
朱允熥看向杨荣,问道:“那依你之见,有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呢?”
他心里十分清楚,杨荣既然当面向自己提出问题,必然是已经胸有成竹,有了应对之策。
身为政务大臣,职责所在,绝不会将问题一股脑地推给皇帝。
向皇帝提出来,无非是他所设想的解决方案,还需要皇帝的认可与拍板。
杨荣闻言,连忙拱手弯腰,道:“臣以为,对于向南洋进口物资一事,可以采取官督商办的办法。”
他微微一顿,条理清晰地解释道:“商人天生逐利,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会想尽办法去压低价格,往往能谈到最优惠的条件,这对我们降低进口成本大有裨益。”
“二来,像胡椒、苏木等物资,朝廷也难以直接售卖。”
“若是数量较少,还可以用于赏赐官员,彰显皇恩浩荡。”
“可若是大量进口,要卖给民间百姓,便只能依靠商人来完成了。”
“只要商人才有销售的门路,能够将这些物资顺利卖到百姓手中。”
“至于翡翠,更是如此。”
“其价格估值都极为困难,官府难以监管和售卖,唯有交给商人去经营。”
朱允熥听后,不由得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官督商办这种模式,在大明朝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早已存在于诸多领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