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他心里十分清楚,以大明银行的雄厚实力,拿出三千万两银子肯定不在话下。
只不过,自己每次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都找大明银行解决,夏原吉是担心后续还会有新的“任务”接踵而至,才故意表现得这般为难。
当家不易,特别是对于掌握着“钱袋子”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大明银行虽然家大业大,但各项开支也十分惊人。
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必须精打细算,慎之又慎。
说到这里,朱允熥突然想起了什么,道:“刚刚情报局发来的情报,不是说已经与暹罗达成了进口胡椒和苏木的贸易协议吗?还有勃固的翡翠。”
“这些都是利润极高的产品,一旦卖到大明,就能获取数十倍的暴利。”
朱允熥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期待:“说不定,卖这些东西赚的钱,比进口粮食所耗费的钱还要多呢。”
杨荣见状,连忙躬身行礼,恭敬地道:“陛下,这便是臣要说的第二个问题了。”
“哦?”朱允熥好奇地望了过去。
“此前从倭国进口商品时,便已乱象丛生。”
杨荣语气平稳:“倘或由民间商人进行贸易,那也就罢了。”
“商人逐利,他们如何经营售卖,朝廷也无须过多干涉。”
“可粮食、金银、硫磺、铜锭这些货物,都是官府在进口。”
“承办的部门各不相同,管理十分混乱。”
“同样的货物,不同官府衙门,上报朝廷的进口价格,却高低不一。”
“进口的时间不一样,区别就更大了。”
“其中不乏铺张浪费,甚至贪污腐败之人。”
“中饱私囊,致使朝廷为此损失颇大。”
“如今大量从南洋进口货物,倘若再这样毫无章法地经营下去,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朱允熥微微颔首。
对于杨荣提及的这些事,他其实早已看过相关禀报,心中有数。
虽说进口方都是大明官方,可具体负责的部门却繁杂各异。
就拿进口粮食来说,起初是由申城的地方官府承担起这一重任,后来又改为粮食和物资储备司负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