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好奇道:“庐江,九江可有骁勇之士?”
“庐江陈武。”
凌操满是感慨道:“此人有儒将之风,在庐江学院极富盛名,听说连登封将军张绣都有去考校,并言其可为良将,但不乏视死如归之风。”
“可惜。”
“此人会是大汉之将。”
孙策脸色顿时阴沉无比。
大考取仕,便是当今天子招揽文武之臣的手段。
上一次取仕,北方最为盛名,不过陈桐,杜景,杜畿,神武校尉陈到。
可是,南方最为盛名,却是太史慈,李儆。
尤其是李儆,在整个南中都有雄名,被人尊为所向无前之将。
闻言。
凌操欲言又止。
大汉治土广袤,人杰自然无数。
况且,国子监的授学体系,更是逐步进行完善,非大都督府可比。
然,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绝对不能在败于祖郎之手的孙策面前说出来。
“父亲。”
“车舆且慢一些。”
九江郡,一辆车舆驶过淮水桥梁。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郎,趴在车舆窗口一阵呕吐。
“乘车还作呕?”
“怎么以前杀人之时不见不适。”
刘普驱赶着车舆,笑骂道:“况且,九江距离洛阳太远,还是早些启程为好,免得误了明年入学公羊。”
“兄长呢?”
刘晔从怀中抽出丝帛擦了擦嘴问道。
“涣儿要处理家事。”
刘普无奈道:“天子治扬州两郡,我等刘姓受到宗室节制,为父让他散去家仆,将田亩归于郡府,我们迁去洛阳居住。”
“善。”
“大善。”
刘晔眸子顿时一亮,说道:“我们不如去下邳,乘坐渡船去洛阳,听说今年秋收之前,运河便已经开始启用!”
“时间紧急。”
“来年有时间再说吧。”
刘普无奈道:“早些正礼治扬州,他便举荐你去公羊求学,你偏偏要自己考,若不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