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顾全大局,主动将和太子那边沟通的责任承担下来。所幸太子陈重宽宏,毫无芥蒂地将护国府的要求答应下来。非但如此,陈重还主动提出,如果护国府的态度明了之后,关中仍然执迷不悟,执意切断内外通道,也可以先不大动干戈,他可以率亲卫千骑出长城绕行草原回敦煌即位,而且,为遵守惯例,大部分亲卫骑兵都将停在敦煌界外,陈重只率百名随从属吏进入敦煌地界。
杨任招呼书办过来附耳说了几句,笑道:“康兄也是半路上遇见信使的,有何事前来?”
“护闻行营的事。”康德明脸色有些难看,“赵将军上书护国府,要选拔五千军士。”
“五千?十个营?”
“正是。”
康德明重重点头,大口喝了茶,摇头道:“河中几经战乱,军士折损太重,现在护闻行营六万人马,军士不过六千余人。另外,河中百姓里面也有不少尚未投军的良家子赵将军欲在河中各地和护闻行营里面简拔健儿,一部分照护国府原来的规则,合适的就晋身为军士,员额大约为两千五百人;另一部分,”康德明皱了皱眉头,“赵上将军要护国府准许护闻行营尝试首制火铳军士晋身条例,让部分团练火铳手晋身为军士,员额也大约为两千五百人。”
“新晋军士如此之多,那校尉呢?”余藏云问道。
“赵将军的提议,如果补入老营头的,就依照原来的,”康德明摇头道,“如果是新立火铳营,那每千名火铳手推举一名‘权校尉’,‘权校尉’必须是军士,或者,‘权校尉’自然可以晋身军士。”康德明徐徐道,一开始他也觉得赵行德的提议匪夷所思,后来却有点心动。“火铳军士依然是五百人推举一名护国校尉,平常营头五百军士,战时招募训练火铳手充入,由军士或任各级官佐,或为精锐,一营军士便可以扩充为五千至一万人,大约二十营的火铳军。”
“这不是胡闹吗?大战过后,火铳营必定裁撤大半,校尉怎么办?护国校尉岂是儿戏?”
“权校尉不入护国府,如营头裁撤,他们也留在火器司,负责火铳军士、火铳手的训练。”
护国府不至于被直接冲击,余藏云脸色缓和,与杨任交换了眼色,疑道:“护国府这边也刚刚收到了护闻行营的拥立上书,是鸽书。按照军书传递的速度,鸽书当是后发先至。大战在即,赵上将军他又提议晋身军士,又要更改体制,这又是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