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而藏之,具书姓字于外。如无主名者,则为归依佛宝,一切火化,投余骨于江。其数不可胜计。”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民居与街市不断地向城外扩展。
城南望泽门外的“长街”,成为一个重要的居民区。《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景物》:“南湖,在望泽门外,周二十里,…外与江通。长堤为限,长街贯其中,四旁居民蚁附。”
长堤与长街相伴,或者长堤即是长街,这种情形,在沿江城市并不罕见。鄂州城面临大江,经常受到江水泛滥的威胁,修筑江堤是最主要的防灾措施。北宋后期,在鄂州城西的平湖门外,修筑了一道拦江长堤,明清以后的多种志书中,屡次提到过这道江堤。《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二《武昌府•山川•江夏》“长堤”条:“在平湖门内。《旧志》云,政和年间,江水泛溢,漂损城垣,知州陈邦光、县令李基筑堤以障水患,至今赖之。”[《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七三《水利•武昌府•江夏县》,雍正《湖广通志》卷二○《水利志•武昌府•江夏县》“花堤”条,《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六《湖广二•武昌府•江夏县》,《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一一一八《武昌府部•关梁考》“花堤”条,民国《湖北通志》卷三九《建置志十五•堤防一》“各县古堤”,《续行水金鉴》卷一五三《江水•章牍二》,《续行水金鉴》卷一五五《江水•工程一》等,有关文字略同。]长堤又名“花堤”,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区尚有花堤街,位于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南,上起紫阳路,下至彭刘杨路,街名即因地当花堤故址而得。花堤街可以说是今天的武昌现存的最古老街道之一,至今仍是店铺与民居密集的街道。
南宋时,在鄂州城西南,长堤之外加筑了一道外堤,名曰“万金堤”。[关于该堤的修筑时间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在高宗绍兴(公元1131~1161年)间,如《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六《湖广二•武昌府•江夏县》“鹦鹉洲”条,引《旧志》云:“城西南平湖门内有长堤,外有万金堤,宋政和、绍兴间所筑也,至今赖之。”贺次君、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七三《水利•江夏县》称:“堤三:……万金,在县西南长堤之,宋绍兴中大军筑之,建压江亭。”清道光十一年敷文阁聚珍版重刊本。一说认为是光宗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的事,如《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景物》“万金堤”条称:“在城西南隅,长堤之外,绍熙间役大军筑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