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种进攻性武器,跟骑兵和步兵结合起来加以使用。他使用炮的目的是让炮和别的兵器一起,共同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敌方目标实施最强大的火力进攻。为了使炮具有很高的机动性,他把瑞典炮的口径标准化为适合发射24、12和3磅炮弹的三种口径。过去,炮兵通常必须在战斗开始前预先占领阵地,在整个交战过程中火炮都是固定在阵地上无法移动,古斯塔夫的轻型团属炮可以做到这一点。
古斯塔夫努力发展团属炮,体现了近代战争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有趣现象,那就是人们总是设法寻求一种方法来提高兵器的火力和杀伤力,以满足前线士兵的需要。步兵作战对“随伴炮”的需求始终影响着军队的战术理论,编制和兵器的发展。
4、腓特烈大帝:斜行战斗序列
腓特烈是一位保守的革新者,把机动性、速度、射击速率纳入了他的军事体制。他积极地运用了骑兵部队,特别是在战斗快要打响的时候和战斗的早期阶段,他总是先向敌人发起攻击。他发明了骑兵炮,使高速运动的骑兵具备了更强的火力。而他一生中最成功的是步兵“斜行战斗序列”的使用。
普军的步兵编队由两个横队组成,每个横队纵深为三列,二个横队之间相隔约300步。骑兵排成两个或三个单列横队,位于步兵横队的两翼。整个部队共设四个指挥点,分别位于步兵的两翼和骑兵的两翼,这种刻板的作战体制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势,关键是临战时出其不意的变动和部署,这就是斜行战斗序列的使用。
斜行战斗序列在作战中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依赖普鲁士步兵完善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要有效地运用这种队形,指挥官首先必须了解敌军的部署,并等待机会在敌人还来不及加强其侧翼力量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向敌人斜向插入。此外,还要派一支前卫部队把敌人牵制在原来的位置上,防止它临时调动兵力对抗主攻。这种进攻的特点是猛烈,步兵和炮兵的火力几乎是连续不停,持续射击。1757年洛伊腾战役就是腓特烈斜行战斗序列使用的典型(19)。
从以上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欧洲军队的战术水正逐渐提高,这不仅和火药、火器的使用有关,还和欧洲当时的情况是分不开的,16和17世纪发生的战争比欧洲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因此给战术的改革和实践创造了机会。
五.后勤
火器的使用在战争中造成最大的革命,一方面使军队数量日益增加,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