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虽清贫,但父母慈祥,兄弟兄妹友爱,夫妻相敬如宾,阎干土终于可以施展才能。
初到关中棺县之时,此地争讼甚多,暴民亦多。二十二岁的阎干土日理万机,明察秋毫,体恤民情民风,断案如神。
暴民躁动之时,阎干土亲自率领捕快衙役除暴。阎干土虽为书生,但武艺高超,自幼砍柴放牛之时练就一身力量,且自学武艺。骑上高头大马,手持大刀的阎干土,气势恢宏,胜过蓝玉将军,宛若一代枭雄,令暴动之民闻风丧胆。一部分暴民被生擒,一部分被吓死,余下的全部四散跑去。
短短半年时间,关中棺县被阎干土治理的井井有序,百姓可安居乐业。府尹对阎干土甚是称赞,巡抚亦赞许有加。
阎干土二十二岁的秋天,父亲积劳成疾而去世。阎干土一家已安家在关中棺县,经商量决定将父亲安葬在关中棺县。阎干土家不富裕,便在关中棺县一僻静幽静之处为父亲选了坟地,按照关中棺县的风俗将父亲发送。
父亲去世,阎干土便为丁忧,依律在家守孝,需待三年之后再任县令。
时逢世道衰落,饥荒连年。未等阎干土守完三年孝,大明朝廷便将阎干土“起复”。
这一年阎干土二十五岁。这一年的开春,阎干土再度担任关中棺县县令。面对混乱的案卷,错综复杂的争讼之案,阎干土拿出了本朝海瑞海大人的精神,玩命的干起来。
入夏的一天。
这天一大早,阎干土的哥哥便去砍柴,没多久便回来了。此时,阎干土尚未到衙门中去。哥哥说父亲的坟墓似有被破坏过的痕迹,哥俩便到父亲的坟地中去。
父亲的坟地离家不远,也就七八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