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人就是器量狭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去吧,你去了我们就分手!”
要不是有机会出国,她怎么甘愿待在这个一个小破地方?她这个专业,去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才真有用武之地,赚的也不是这点仨瓜俩枣。
黄斌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说:“茜茜,你别总说分手的话,说多了伤感情。”
然而姜雪茜没有再理会他。直至黄斌搭乘飞机离开中国,他俩都没有和好。黄斌也意识到,他俩可能永远都不会和好了,也许一开始他们还是有感情的,到了后来,他就成了一个工具人,如果这个工具没用了,那还留着干什么呢。
大家都到美国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了,凤宁和谢俊伟已经采购好了所有的物料。
谢俊伟终于从最初的兴奋中缓过劲来,美国人的饭太难吃了,不是面包就是薯条,要么就是汉堡包、炸鸡块,这些东西刚吃的时候,觉得新鲜好吃,但多吃几顿,就只觉得味同嚼蜡,哪里比得上中餐的色香味俱全。美国啥都比中国好,就是不如中国人会吃。
唐人街是有好吃的,但是合他们胃口的非常贵,也不舍得经常吃。
好在凤宁也考虑到了大家的伙食问题,把大姑给带了出来,到时候去买菜自己做,再怎么贵也比买快餐便宜,何况大家还都吃得合口味。
凤宁跟美国主办方签的合同, 也是一次性付款,并不是分成。凤宁报价45万美元,最后讨价还价, 签合同是40万美元, 税后。凤宁自己负担人工和食宿,对方提供签证费与去程机票。
因为机票实在是太贵了, 一个来回就要将近两千美元, 五十多个人,就需要十多万美元。如果全由凤宁负担,她根本就负担不起。
这时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相当于55元人民币,这就意味着这笔订单的收入是200万人民币,刨除成本,还能挣一百多万元。
出国一趟特别麻烦, 低于一百万的纯利润,确实不用考虑了。
工人师傅们对美国之行兴奋不已,这可是真去发达国家美帝见世面。他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是反帝反修教育下长大的,反的这个帝, 就是美国领头的, 现在他们终于要去帝国主义了, 可不要好好看看。
八九十年代从中国出去的国人,没有一个不被帝国主义的繁华与发达震惊到的,很多人都迷醉在资本主义的灯红酒绿中,也迷失在丰富的物质当中。这个年代的美国, 对中国来说, 就是降维打击,以至于好多中国青年头也不回地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