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李龙便出来,找地方吃了中午饭,然后便去了农学院。
李龙这一次到农学院,给吴教授带了三袋东西。一袋是大哥家收的打瓜籽,一粒粒都是压平的,还有一袋是昨天晚上杨大姐帮炒的花葵。
第三袋,就是四小队产的米了。虽然乌城周围后世最出名的是米泉的米,但实际上四小队的米在小范围里比米泉的米更出名一些。
甚至于后世有些人测试说这里的土壤富硒,真假李龙不知,只是知道原来的米好吃。
门卫在李龙登记后就把他放了进去,还热情的给他指了吴教授办公室的位置。
李龙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吴教授正在和同事讨论着什么,注意到门口的李龙后,她笑着站了起来。
同事好奇的看着李龙,吴教授就给他介绍:
“这位是玛县的李龙,我原来在种子公司的时候,他找我买过打瓜籽,后面种的不错,挺有想法的。”
吴教授招呼李龙进来,她的同事便笑着离开。
李龙把东西放下,吴教授也挺有兴趣的看着。
“这是打瓜籽,今年种的也算丰收,不过明年就不种了。”李龙说道,“这个是花葵,昨天才炒的,味道挺香的。还有这个……”
李龙把米袋子打开,一股子新米的香气扑鼻而来:“这是我们小队种的大米,虽然不出名,但味道很好。”
“好好好,谢谢你啊。”吴教授也没客气,都收下了,“打瓜为什么不种了?”
李龙便把情况说了一遍。
吴教授听完,有些感慨的说道:“现在农民信息不畅,想种经济作物赚钱,又不知道哪些比较符合市场需要,这种跟风式的种植,真的就很容易伤农。”
李龙也点点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初才算停下来,那时候整个乡里基本上都种了棉花,也无所谓跟风不跟风了,反正大家都一样。
“那你们明年打算种什么?”不种打瓜,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没了,种粮食除非面积足够大否则也不赚钱。
这一点吴教授肯定是清楚的。
“打算种花葵。”李龙说道,“我们那边有许多盐碱地,目前还没开发出来,虽然分的地比其他村要多一些,但想要大规模种植,目前还不行。”
“盐碱地咱们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