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大家买一点在家囤着,随吃随取,不怕放坏。”
“我小时候不爱吃葱,印象里第一次感觉葱好吃,是十几岁过年一道凉菜。”
“我记得好像是拌猪耳朵,葱是不起眼的配菜,但却成了点睛之笔。”
“过年荤菜多,吃肉吃腻了,夹那么两片葱,蘸一蘸那个凉菜的汁,有醋、辣椒油和香油,一口下去,酸辣脆嫩,又微微带着点大葱的清甜,清爽解腻。”
“当时一下就惊艳到我了,从此我就改了不爱吃葱的习惯,所以这就是缘分的的重要性,在合适的时间遇上合适的它,没有那道拌猪耳,我可能现在还不爱吃葱,”
“说到葱的美食,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大葱炒鸡蛋,这是我妈比较擅长的一道菜……”
从拿到章丘大葱样品的那一刻,魏老板就开始侃侃而谈。
从人文讲到历史,从历史转到文化,从文化又转到特色,从特色又绕到美食,从美食又引申人生,再从人生诠释了情感。
要不是工作人员提醒,魏老板的一根葱能起码叭叭半个小时。
有一说一,魏老板这么能侃,这里面确实离不开直播间提示板等道具和他事先做了功课。
但最关键的还是本身的积累,魏老板编剧出身,耍笔杆子的,哪个肚子里没点存货,不但多,而且杂。
别说章丘大葱这种知名特产,就是弄一根电线杆子来,魏老板也能天南海北的掰扯一阵。
魏老板能侃,但不枯燥!
很多人话多能说,一根葱别说半小时,两个小时都不带停的。
但说的没什么营养,翻来覆去就那几个论点,其他人听一会就嫌烦了,时间长了那就是纯折磨人。
魏老板则不一样,像是聊天,又像是分享,话多却不腻歪,听着有滋味。
一些见识偏浅的和爱脑补的,乃至觉得能从魏老板的话学习到了知识或琢磨出道理。
黄喜和蓝乐乐还好,自认没被魏老板绕沟里,就是单纯觉得有点馋大葱拌猪耳朵+大葱炒鸡蛋了。
“老公,咱家好像也没多少大葱了?”
蓝乐乐巴巴看着黄喜,后者十分无语,俩人都是厨房半吊子,吃饭不是出去下馆子就是订外卖,家里什么时候有过大葱。
话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