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不满地说。
周胜利说:“我们门派的祖师爷是和尚,创建的心法也是适合男士的,不存在歧视女性的问题。”
他们的车没有进市区,按照姚潮汐提供的地址,在郊区的一个“村落”与姚潮汐汇合了。
姚潮汐说这是一片老村庄,村民大都搬到城里居住,变成了城里人。
这片老房子没有人居住,旧城改造临时又改造不到这里,有商业头脑的人便利用这片旧村落、旧房子开起了以八十年代以前农家饭菜为主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吃饭用的是小板凳,地八仙桌。
住厌了高楼大厦、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城里人,反过头来开始偏爱这个旧村落。
周胜利看着似曾相识的村落,看着房顶上面部分覆盖着麦草、下面盖着三行瓦的草房,心里不由产生了一种亲近感。
他对姚潮汐说道:“你没有在农村生活过,而且年龄又小,对那段生活没有感觉,我和蒋市长这个年纪,又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只看着这街道、小苍、茅草房心里就有亲近感。”
姚潮汐指着前面一道高大的石牌坊上面“东郊人民公社”六个大字问道:“你对那上面的字有没有感情?”
周胜利说:“我们怀念的是那段时光,不是那种环境和那种生活。”
姚潮汐说:“你们的车跟在我后面。”
她带着白玫和沈玲上了自己带过来的车,沙江海开着中巴车缓缓地跟在后面。
进入东郊人民公社,第一个巷口前面有一个白底红字的木牌子,上面写着“第一生产队”。
前面的车拐进了巷子。
熟知七十年代以前农村的人都知道,这个巷子与那时的农村不一样的是巷子宽到能对过走开小轿车,有的门前停着小车。
历史只可回忆,不能重演。
巷子内的每户人家都是双扇大门,每一户的大门上都挂着一盞红灯笼。
第一户大门的红灯笼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趙”字,第二户大门的红灯笼上写着个“錢”字,第三个大门的红灯笼上写着“孫”字。
走过了三个大门,蒋市长说道:“门牌是按百家姓排的,周市长,往前再隔一个门就到了你们周家了。”
姚潮汐的小车在“周”家的门牌号下面靠墙停了下来,她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