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一雪前耻,当然离不开无数仁人志士付出的心血,但是也不能忽视杨光远留下的那些火种发挥的巨大作用。”
宁太后的语调一点都不急促,宛如春风一般轻缓,但是话语中显露的决然还是让陆沉有些惊讶。
“陛下,您就不担心这会让世人勾起那段艰难又屈辱的回忆?”
言下之意,重提杨光远一案对天家显然不是好事,最好就是像方才陆沉所言,大家都把脑袋埋在泥地里,干脆利落地遗忘那些过往。
然而宁太后决心已定,她摇头道:“不提,不代表没有发生过,因为始终还会有很多人记得,比如你。”
她是想解开陆沉的心结之一。
陆沉没有立刻劝阻或者接受,而是冷静地问道:“不知陛下欲如何行事?”
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出两个字:“翻案。”
为了避免误会,她又补充道:“以天家之名,为杨光远平反。”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的决定。
朝廷这二十多年对杨光远一案避而不谈,包括李端也没有尝试修正,不单单是因为他要顾虑父子君臣这层礼教大制,更非他缺乏这样做的魄力,而是这桩案子涉及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如果朝廷承认杨光远是含冤而死,那么泾河防线崩溃、河洛失陷、宗室百官被屠戮、江北沦陷敌手、数百万子民死于景军屠刀之下的责任,就将悉数归结在李氏皇族身上。
简而言之,由于杨光远之死造成各种恶劣的后果,一旦翻案便会让世人明白,究竟是谁导致大齐半壁江山倾覆。
大齐差点丢了天下的根源不是当时的景军无可匹敌,虽然他们确实很强悍,但在杨光远死前他们为何无法越过泾河防线一步?
所以答案便是天家自身的昏庸、腐朽、残暴和无能。
这将会戳穿所有人勉强维系的假象,直接动摇李氏皇族统御世间万方的大义根基。
纵然已经见识过很多次这个女人的聪慧和决断,并且已经隐约有了预感,陆沉仍旧沉默了一阵子,然后才说道:“陛下,您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
“想过。”
宁太后坦然迎着他的注视,继而道:“你说过犯错就要付出代价,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宗族。天家确实为那个案子付出了惨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