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部分家眷,朝廷和幕府的不少官员也到了——以前储位之争大家各为其主,不少人曾与曹丕党结怨,还不趁这机会赶紧改换门庭?恐怕这就是曹操的本意,给所有人一个台阶下,从此和睦相处捐弃过往之事,当真老谋深算。
君不进臣宅,父不赴子宴,曹操身为君王不能露面,一切宾客皆由曹丕自己招待,众兄弟自然少不了,除了尚在闭门思过的曹植几乎全到了。陈群、曹真、曹休、夏侯尚、任福、吕昭、朱铄等亲信之人也来了,独缺司马懿与吴质,司马懿因受曹操斥责如履薄冰,每日忙完公务归家闭门,不敢参与任何庆吊;吴质与曹丕的关系最好,但还在朝歌任职,没有征调不得随便入都,甚是遗憾。孔桂、杨修、郑袤、任嘏等曹植亲近之人迫于形势也不得不来,倒是丁仪执意不肯屈从。军中将领也到了不少,列卿之流的高官却一个没来,毕竟是老资格,有身份的人,岂能为一孺子庆生?曹丕也不敢惊动几位老人家。
宴会不算丰盛,一应菜品皆由五官将府自备,不过是用了建章台的地方,恪守礼法毫无僭越之处。与会众臣明知这是日后的主子,岂敢放肆。大家皆恭敬守礼,不敢有丝毫马虎。曹丕坐于正席之上,虽感荣耀却也嫌不热闹,干脆下位亲向众官员敬酒。
众官员避席还礼,更有甚者平素为曹丕所不喜,趁机说几句奉承话。人太多曹丕也便不与他们一一对饮,颔首而过转敬下一席。当曹丕敬到临淄侯庶子应玚时,应玚手捧酒盏站了起来:“今日难
得之会,我等受将军礼遇心甚感激,在下愿作诗一首以酬谢将军。”
“德琏要作诗?甚好甚好,我等洗耳恭听。”曹丕很高兴——众文士中刘祯、王粲作诗甚多,应玚虽与他们齐名却以长篇大赋见长,很少作诗,曹丕都没听过几首,这机会太难得。
应玚缓步走至中庭,朝左右作个罗圈揖,他近来身体也不太好,比之先前清瘦不少,但这种应酬不能不来,多少同僚在他后面,他得以临淄侯庶子的身份代表大家向曹丕表示忠诚。他本不似刘祯、王粲那般快意风趣,构思很慢却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