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丁仪却暗暗埋怨曹操——大王糊涂,这丑鬼最会讽谏,难缠得紧,可千万不能理啊!
果不其然,和洽全不管曹操这一套理由,只眨巴眨巴眼睛,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大王不提,臣倒把这事忘了,既然提起,臣也该说两句。”
曹操又好气又好笑,抓把棋子往盒里一抛:“说说说。”
“毛玠因何获罪臣不清楚,但案子既然出了,要审明问清才好。依臣之见不妨叫检举者到大理寺与毛玠对质,也好水落石出。”和洽早得了大理寺的消息,打蛇打七寸。
曹操真后悔与他多言,倒叫他反将一军,蹙眉道:“不行!案子自要审明,但检举者也是出于忠心,孤岂可让他暴露人前?”说话间不自禁瞟了丁仪一眼。
和洽咬住不放:“大王所言差矣。是非曲直理当分明,若真如检举者所言,则毛玠讪谤属实,其罪非天地所能载。若检举者所言不实便是诬告,当惩戒此卑鄙小人以儆效尤。臣并不敢偏袒毛玠,但毛玠早年投效特见拔擢,刚直忠公为众所惮,按理推想不当有此行径……”
丁仪听这话就有气:你说不偏袒,这话还不是偏袒之意?
刚要插言质问,却听和洽又把话圆了回去:“然人情难保,或因一时之私而发悖逆之言,亦未可知,故需双方对质以验其实。大王维护检举者,虽出于恩泽仁爱之心,却使是非不明曲直难分,只恐群臣见疑有失人望。”
他这番话说两头的理,并非一味偏袒,曹操没法不答,便道:“孤不让双方对质,正是要求个两全,既要毛玠明言其过,又要保检举者无碍。”曹操心里有数,先前徐奕罢官、崔琰自尽,丁仪已有些不得人心,真要是两方对质,借着舆论之威这官司都可能打翻了。
“天下事有得有失,并无两全。”和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6页 / 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