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幕僚成群的邺城绝对称得起“少年得志”,日后前途无可限量。不过他很清楚,能坐上这个位子除了自己的才智,还多亏父亲冥冥中保佑。他父亲丁冲与曹操既是同乡又是好友,若论及曹操的原配丁氏,多少还能攀上些亲戚关系。丁冲在奉迎天子东归时帮过大忙,曾官居司隶校尉,却因酗酒而死,曹操自然把这份厚遇转到下一代。因而不光他担任了西曹掾,他弟弟丁廙也在最近被授以黄门侍郎之职,成了魏王近臣。所以他反复提醒自己,对曹家的恩宠一定要全心报答,要尽心尽力效忠这个国家乃至以后的新王朝;但在此之前还有个使命要完成,就是辅佐临淄侯上位。在他看来辅佐曹植即是效忠曹魏,这不但与魏国之兴衰荣辱息息相关,也与自己祸福密不可分。
丁仪将徐奕扳倒了,但并不意味着胜利,因为毛玠、崔琰还在。虽然他俩早已转任尚书,但崔琰署理选官事务近十载,毛玠更是干了二十年,威望和人脉早已奠定,后继者无论是谁都不可能避开影响。如果东曹、西曹两掾好比当今天子,那毛玠、崔琰就像魏王,虽不在其位却凌驾其上。
想到这些丁仪不禁偷偷瞥了瞥身边的何夔,这家伙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丁仪虽然岁数不大,但来到邺城也很多年了,因为父亲的关系也没少听闻官场之事,但对于何夔的印象却始终模模糊糊。他只知道何夔何叔龙乃陈郡望族,早年曾被袁术胁迫,后逃归曹操;此人名气虽大得很,但很少对时政发表见解,对曹丕、曹植之争也置身事外,自魏国建立便跻身中台,却不显山不露水,有时甚至感觉不到他存在;而与之极不协调的是他华贵的衣饰、精美的马车、奢华的宅邸,据说何家饮食起居皆有讲究,吃顿酒席就要花一万钱。不过何夔这么奢侈不是靠俸禄,而是凭陈郡何氏庞大的产业。但在提倡节俭的曹操麾下竟有这么个大臣,并与袁涣、毛玠那等清贫之官多年相安无事,简直不可想象。在曹操召见之前丁仪已想尽办法接近这个人,但何夔总是不即不离难以窥测,至今还像谜一样……
其实不单丁仪,就连曹操也并不真的了解何夔,他嘴里一边说着嘱托的话,一边思量着何夔这个人——在他眼里这位顶着名士光环的老臣总是不按他的规矩办事,却往往能给他意外惊喜。昔日青州海盗管承勾结辽东公孙氏叛乱,闹得青徐沿海不得安宁,曹操任命何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6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