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人前去驻守,但是楚临遥只有楚酌这么一个儿子,楚酌在幼时曾经发过一次高烧,并留下了病根,此后身子越来越弱,俨然不是一个武将的料。
后来楚酌开始从文,延熹十四年,楚酌参加乡试,高中解元,紧接着又在延熹十五年的会试里中了会元,同年的殿试中又拿下状元。大晟开国百年,楚酌便成了第一个连中三元之人。
一个武将世家,出了一个状元,且还是连中三元。当年,此事倒是在凤京府传遍了大街小巷。
入朝后,楚酌在翰林院任编修,延熹十七年入兵部,任武选司郎中,次年升任兵部侍郎,升迁速度之快,晟朝开国百年以来,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
楚酌重新将手炉捧入怀中,静静地说:“臣会与兵部诸位同僚再做商议,选出一位有能之士前去驻守北境。在此之前,还有一事陛下要稍加留意。栾家在朝中一手遮天,但陛下凭借燕梧铁骑,仍然有余力与之抗衡。栾家再猖狂,毕竟手里没有兵权。所以栾首辅会否将手往兵权这边伸,虽暂时不得而知,却也不能不提防。”
“朕懂你意思。”段明烛靠后坐了坐,靠着椅背,“现在栾家手中有玄羽司,有禁军。但无论如何,栾家的人都是文官,他们要是想要兵权,那就要培养武将。”
段明烛神色淡然,继续道:“弦歌,此事朕交给你。延熹十八年、延熹二十一年的那些武进士,但凡有跟栾家走得近的,一律不予重任。”
楚酌颔首:“臣遵旨。”
两人又谈了一些朝政之事,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段明烛担心夜里天冷,对楚酌身子不好,正欲遣人送他回府,楚酌却又道:“方才来的时候,臣在路上看到了沈学士被侍卫押往宫外,可是发生了何事?”
提起这件事,段明烛又不免头疼。他有心让楚酌替他想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