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传闻中的倒是很不一样。我听白芷姐姐说,坊间传闻他是个浪荡的纨绔子,最喜好在大街上调戏那些小娘子,又听说他挥金如土、生活奢靡,还听说他不喜好读书、专门戏弄国子监的那些老博士……”
', ' ')('\n
这倒真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的表现了。
杏娘眨了眨眼,她看着面色淡然的斐凝,径自地拿起了马车上的红色马鞭,欢快地道:“我看他口头上虽然花花挺多,行动上也颇为荒诞无礼,可这心眼却是极好。”
斐凝瞥了一眼她手上拿着的马鞭,眸光微闪,慢慢收拢了手中的匕首,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晚归
走过那吊着诡异红色灯笼的牌坊,又穿过两条小巷,便到了永昌坊,都是熟门熟路的了,傅瑜倒也不害怕。
坊间的几扇大门早已关了,只余侧边小巷里头高不到十尺的黄土墙壁,傅瑜背着那幅画,手脚极其轻巧的翻墙进了永昌坊,又走过一条坊内的主干街道,便见了一栋颇为气派庄严的府邸。
府门前立着两座极为威武霸气的石狮子,府门前吊了四顶大红灯笼,衬得府门牌匾上镶金的“安国公府”四个大字愈发耀眼,但这牌匾并不是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朝野皆知安国公府门前最为人称道的是那两排红木架子,每排架子上搁了整整八杆镶金戴玉的红戟。
大魏朝,文官府门前供青戟,武将府邸前盛红戟,意味着这是受帝王重用、于江山社稷有功之人的府邸。是以当时在平安坊,傅瑜和王犬韬见了斐府门前的六根青戟,才有“斐家有郎君有大才”的感叹,而傅安国公府门前,足足立了十六根红戟,这是第三代安国公傅骁和他的长子傅瑾在战场上拼杀得来的荣耀。
当朝六柱国的祖上虽都有受过八根红戟,但那八红戟早已随着祖宗的逝去而陪葬着埋进了坟墓里头,他们的后人里头也没有谁能再受过八戟,而傅安国公府却是个例外。大魏有十六个属国,其中有十个是开国时跟随着太祖的六柱国及当时的一些武将打下来的,后面的六个却是开国这一百多年来断断续续征服的。六属国,傅家独攻其四,由此可见傅安国公这一家的军功。
一府十六戟,大魏开国之后唯一的天策上将军,子孙万户侯,傅家受之无愧。然则,赏赐了万亩良田和万户的税收,又赏赐过了十六戟,再封天策上将,再往后,却是封无可封了。
文臣封无可封之日尚且构不成对皇权的威胁,可一门武将若有封无可封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