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画院里,到台湾去?
\n
蒋綄春说完,眼睛直钩钩望着陶砚瓦。
\n
陶砚瓦先看了看张冬广、孙镇涛和刘世光,张冬广知道他有顾虑,就说:砚瓦主任,蒋先生一直在大陆做生意,但他跟台湾政界渊源很深,跟台办也一直有联系,经常在两边沟通联络,孙司长他们都知道。只要不涉及什么机密事项,但说无妨。
\n
陶砚瓦说:虽然谈不上机密,但尚济民同志要求我们不要对外说。今天这个场合比较特殊,我简单说几句,在座各位知道就行了,就不要再----
\n
大家都说:明白明白,我们不会在外面讲,你就放心吧。
\n
陶砚瓦接着说:我们正在做一个文化项目,叫做中国国学馆,发改委已经立项,但这个楼搞成什么样子,里面展览陈列什么东西,还没有着落,也是尚济民同志十分着急的事情。世光知道,我们已经听取不少专家学者意见,也参观考察十几个博物馆、展览馆,但还没有编出一个满意的设计任务书。关键是我们自己也还没有成型的想法。听说台湾对传统文化比较重视,又修建了101大楼、中台禅寺、佛光山等比较现代的东西,所以,济民同志就想去实地考察一下,并想多接触台湾的学界人士,多了解台湾的经验。大致就是这样。至于为什么跟书画院去,只是因为能够减少麻烦,尽快成行,没有其它考虑。
\n
蒋綄春说:既然这样,我可以代表中华文化总会的周敬先会长,正式邀请尚济民先生,而且保证尽快成行。
\n
陶砚瓦说:首先感谢周敬先会长以及蒋先生美意。但我能承诺的,只是马上汇报,最终怎么弄要请济民同志来定。
\n
刘世光说:跟济民同志汇报,一定要讲张司长和孙司长都同意接受周会长的邀请。
\n
孙司长说:接受谁邀请的关键是以什么名义进去,由什么人来接待。特别是台湾方面,他审批的途径会不一样,难度也不尽相同。其实是各有利弊。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