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所言担忧不已,这事真的能行?
这可是强留一尊神明留于世间,不像从前,那些道长终究是凡俗中人,能够为了功名利禄留下来,而据他的观察,李神仙不是那种能够被钱财打动的人。
要知道,李神仙已经是太子太师,官居一品,平日里依旧穿的是朴素的青袍,就连吃的,用的也十分普通,最多会常去丰安楼吃顿饭。
而丰安楼那地方,还是周侍郎带李神仙前去的,除此外,李神仙也无别的爱去的地方,也无什么喜爱的,看着无欲无求,恐怕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道成神仙,不被世俗所沾染。
而现在,赵帝居然想要这样的神仙人物能够一直留在大梁,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使给足李神仙国师之位又如何,李神仙未必会应下。
但!
若是可行,公孙沽未免不想将李神仙留下来。
两人商讨一顿后,决定还是按照赵帝所言,就那样去办,要让李神仙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此事的看重和虔诚的心意。
希望能够借此事打动李神仙,让他愿意留在大梁。
因此,决定好后。
赵帝传召百官,在朝堂上说起此事后,无一人反对,他们也知,想要在群狼环伺下活下来,唯有靠李神仙。
官员还在庆幸,庆幸赵帝脑袋清明,愿意拉下脸面,没有强撑着帝王尊严。
他们先前还怀疑赵帝迟迟不封李神仙为国师是赵帝度量极小,心胸不宽,是在嫉妒李神仙的本事。
万万没想到,赵帝居然思量众多,是他们错怪他了。
一想到赵帝刚刚在朝堂上所言,众位官员脸上都带有期待的表情,他们即将要参与一件重大的事件当中,成为史书上记载的文字。
即使只是文武百官这样的词汇,那也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在青史留下痕迹的证明。
甚至越是大官,越能在此事上留有姓名,这让谁能够不期待,再往下想,多年后,他们这群官员尚未老去,身穿红袍,站在前列,未必不能留下只言片语,就连他们都能将今日壮举书写在墓志铭中。
故而,没有一人不愿前往。
赵帝见状,便大手一挥,全都应许,也好让李神仙感知他们的心意。
.
史书有言。
赵帝携百官跪于太子太师府前,祈求李神仙为大梁国师。(注:百官乃是所有在大梁京城的官员,包括写下这句话的我,史官严生。)
第169章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