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时候长了,这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朝廷的税亭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n希锦想到这一桩巧宗,难免有些羡慕。
\n阿畴听此,却是道:“他既是想走仕途,那就正经把心思放在读书致仕上便是了,反正家里也不缺那些钱,又何必动这些心思呢。”
\n希锦:“什么叫这些心思?大家不是都这样吗?”
\n阿畴:“大家都这样,未必就非要这样。”
\n希锦听他和自己倔,便哼了声:“人家真若顺利过了解试,一路带了行囊去,税亭的官老爷都要看几分面子的,那是大便宜,不沾白不沾,咱们沾不上光,只有羡慕的份儿,倒不必说人家动了什么心思!传出去,人家还以为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呢!”
\n一时抱着自己儿子道:“芒儿,你以后可是要好好读书,将来也去上京赶考,到时候娘也跟着你去,既能去燕京城卖卖货,又能看看燕京城的花灯,为娘也能沾你些光呢!我这命啊,指望你爹是不成了!”
\n阿畴听此,没做声,只是看着远处的灯火。
\n谁知道这时,就听得一个声音道:“这不是宁兄吗?五娘也在?”
\n希锦听这声音,便微怔了下。
\n这是曾经很熟悉的声音,霍二郎的声音。
\n作者有话要说:
\n别人考上了:啊啊啊当官了。希锦考上了:啊啊啊可以免税做买卖了!情敌来了,看阿畴如何应对吧。
\n另外本文总体仿宋的,商人家庭可以科举做官,赴京赶考顺便带点特产卖也是那时候风气。
\n第12章 两男一女一台戏
\n希锦娘说过,人这辈子和谁过不是柴米油盐,晚上灯一吹锦帐落下来,也都那么一回事。
\n男人用起来都差不多。
\n希锦觉得她娘说的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她听了。
\n可听了后,终究有些意难平。
\n娘啊,我没和霍二郎过过,也没用过,我哪知道都差不多呢?
\n这霍二郎怎么也是书香门第,年少成名,天才俊逸,而她分明和这样的风流人物有了婚约,却未曾成,最后只能招赘自家铺子中的伙计做赘婿,这怎么想都亏了。
\n当然,她也只是想想罢了,毕竟自己已经和阿畴成亲了,毕竟已经有了芒儿,毕竟这日子虽然磕磕绊绊但却也有滋有味有奔头。
\n她只是没想到,猝不及防间,竟然在这灯火之夜看到了霍二郎。
\n一时只觉那灯火阑珊中,他长眉秀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