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以此达成思想统一等作用,说不准其他两个国家都没多少人愿意学习四书五经。
默默其实一直有些担心学习四书五经等传统书籍的人不够多,到时候大家没有文化认同感,彼此隔阂加深容易出事儿。
但目前并没有很好的办法,所以也只能继续放任这种情况的发生。
毕竟,当前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确实离不开理工科的学生。
但这对来到北美等国家的女学生们,却是很好的一件事——
一则理工科的学习时间短,她们就能更快走出校园自力更生;二则与北美情况不同,大清虽然已经看到了理工科的好处,却也同样因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而追捧科举、因科举而八股文盛行、因八股文而仍将四书五经等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奉若金科玉律。
四书五经等书籍仍旧受人追捧,远超各种理工科书籍。
而这些书,大部分女子根本接触不到,也不被允许接触。同样的,国内女子想要参加科举也愈发困难。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些从大清远道而来的女子并不愿意学习四书五经。
学了有什么用呢?还不是不能参加科举。
是以,在发现其他两个国家的学校中,竟然可以自己选择学习什么知识,而且这边的百姓对理工科的喜爱程度远超八股文,对女学生也毫无鄙夷与轻视后,这次前来的女学生中竟然有九成多的人选择了学习理工科知识。
只有在理工科方面实在没有天赋,而在学习四书五经与吟诗作赋方面天赋异禀的女学生,才会不甘不愿地选择往科举方面使劲儿。
但这些知识学了回到大清到底有没有用……
众人不免忧心忡忡。
不过既然来了,难得有学习的机会,大家也只是在最初几天放任自己沉浸在了忧虑当中,之后就再没有将注意力偏移到其他地方,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反倒这次来到北美与澳洲的男学生,除了穷苦人家出身的几个学生外,其他人很快就嚷嚷着想要回到大清了。
因为这边的学校生活,实在是太枯燥也太艰苦了:学校为了杜绝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差太大而引发矛盾,特意向国库申请一笔资金,专门用于校服、鞋子、书包等物的开支,学校统一发放普通棉布制成的校服等物,款式与布料毫无差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