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集中在化学设计和优化阶段,但合成和表征过程已经很成熟,前期实验可快速推进。
就好像他们之前一切顺利,但目前卡在了优化阶段。
但对方如果一旦攻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跟纳米颗粒填充对性能的贡献定量化这一阶段,后期就会相对简单了。
所以在得知了怀柔所,已经攻克了好几个技术难点之后,老板的意思是,尽人事听天命就好了。
实在争不过对方,项目跟资料就先封存。反正两种不同的技术方案,还有其他的优缺点。
哪怕这次竞争不过对方,这些研究也是有价值的,说不定以后还会有重启的机会,也不能算是浪费了资源。
说实话,这个项目对于导师的影响并不大。大佬们都是见多识广的,这种选择不同思路的重要项目没拼过人家的情况多了去了。
前期的投入又都是甲方给的,竞争不过对面,也是常有的事情。再接其他项目也就是了。
但对于课题组成员来说,意味着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属于白干了,多少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虽然老板人是挺不错,但课题组没出成绩肯定也没什么奖励。可以想象对于大家的士气打击有多大。
所以导师那边虽然没给他什么压力,刘浩反而感觉压力更大了。
但偏偏这些实验室的情况不是有压力就能做好的。没有一个确切的方向指引,就只能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最初几天他还会经常在微信上问乔喻跟陈卓阳,不过这段时间他问得也少了。
毕竟数学家并不是万能的。
也许上次乔喻表现的很神奇,但那是因为有指向性的数据支持。
事后复盘的时候,课题组成员几乎都发出了“竟然这么简单,当时我怎么没想到”的感慨,这就是明证。
这次的情况明显不太一样。
所以在乔喻跟陈卓阳一直没消息之后,刘浩也没再继续询问,而是将希望寄托在了所谓的“玄学”上。
好吧,对于科学人来说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好习惯。但很多成果真就是科学与运气的奇妙交织。
实验室里从来不乏这种例子。
而且说实话,很多时候把希望寄托于“玄学”上,甚至比寄托于数据分析更有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