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大雪连着下了十几天,冻死百姓无数,河南河东河北,四处都是冻饿交加的灾民绝望的啼哭声。受灾最重的汴州粮仓一开,朝廷派去赈灾的钦差腿软得站都站不住——粮仓空空如也,那些救命的粮食,早就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不知飞到了谁家的口袋里。
可巧汴州那位太守,姓沈,正是沈皇后的从叔。
皇上忙得三天睡不了几个时辰,还没忘记去瞧瞧体弱的小长安,见他们母子都捂得严严实实的才放心。这是有人记挂的,没人记挂的许德妃那里,自小娇养的怡乐公主烧了三四天,大雪初霁那天早上,抓着她娘的袖子,嘴里嘟嘟囔囔着什么,就去了。
皇上忙着在前朝就赈灾的事跟沈老丞相拉锯争论,没空理会后边的事,怡乐从看太医到办后事都是沈皇后在操持。小小的小姑娘,就这么在她亲娘怀里咽了气,李福贵本以为会很解气,可惜并没有。许德妃一滴泪也没有,抱着那孩子轻轻唤她的名字,一声一声“怡乐——”从日出唤到日落,唤出了李福贵心头上许多不能忘怀的东西。
有刘美人丧命时不能瞑目的眼睛;有吉祥姑姑拜别太子时孤傲单薄的背影;有太子喜得麟儿时抱着两个孩子朗朗的笑声;有沈皇后靠在玉枕上眼角滑落的泪滴;有仁和太后“伤心病逝”的前一夜,皇上从暴室走出来时一身的血腥味;有小长安日夜啼哭时,皇上望着未央宫的叹息……
待许德妃松手把孩子交给宫人,看着沈皇后又露出她初进东宫时那种大方典雅的微笑:
“皇后娘娘,要怨就怨咱们都嫁错人了。”
听在众人的耳朵里,只觉得她是在怨君王薄情。可说来她作恶太多,手上的血,也不全是为了皇上才沾上的。
李福贵只觉得孩子可怜,不觉得她可怜,等到年底小长安莫名其妙染上天花,李福贵才明白过来——许德妃说那句话压根不是在怨,更不稀罕他的可怜。她和她姑姑早在先帝刚驾崩时就留了着一招后手,不过想着几时出招才能叫皇上最疼。从前留中不发,大约,或许,还念了一点点情分。
她自己在小长安染病的第二天,就着一袭华服三尺白绫悬梁自尽。两岁的小长安,话都没学会两句,就这么生生断送在宫墙里,为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添上最后一抹血迹。
二皇子一殁,朝堂上,沈家的门生无非是觉着皇上总得给个补偿,大事小情的,总要隐隐约约抬出沈皇后来“不看僧面看佛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