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作,亲手将它送到熟人介绍的出版社去。
结果遭到了重大打击,该出版社一致推举出副主编,让二把手亲自上阵,将张宇文的作品批驳得体无完肤。
“怎么说呢?”副主编思考着合适的词,从介绍人的态度可以看出,面前此人来头不小,他已经尽量收敛了,没有对他破口大骂,并把稿子摔在对方脸上斥责他浪费大家时间。
坐在对面的张宇文,笑容则僵在脸上。
“很假。”副主编搜肠刮肚,最后说:“是的,假,现实里不会有这样的人。”
张宇文想说“可是──”,然而他没有说出口,只是茫然地点头。
作家与导演都以讲故事为生,却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这名副主编在出版业界有相当威望,张宇文相信他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作品确实连狗屎也不如。
“你主业是做什么的?”副主编岔开话题问:“你挺有钱的吧?”
张宇文小心翼翼地答道:“只能说,不用为三餐奔波。”
副主编:“这就对了,我猜测你接触的人实在太少,而且你也没有真正地去观察人。 你不需要求生,不用看人眼色,也不用去猜测别人内心真正的想法,你笔下角色们的动机、目标,都不真实。 换句话说,没有真实感。 就像许多演员,在光鲜亮丽的舞台上表演。 一眼看上去很热闹,却不能让人产生共鸣。”
“嗯…… 是的。”张宇文有点垂头丧气,接受了这个批评。
“如果你想写出好作品。”副主编又说:“就要多和人打交道,不能闭门造车。 你一个人住?”
“对。”张宇文这一年里,每天都待在家写这部作品,故事里的角色们都是他幻想出来的,他擅长从文学名著里寻找人物原型,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力重新演绎、发挥。 在戏里,他为编剧创造的角色们进行再加工,令它们行事夸张且个性鲜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标签,犹如从漫画中走出来的人物。 经过了演员的再次诠释,显得很生动。
然而一旦剥除了片场的光晕渲染与表演艺术的外衣,只剩下文字时,张宇文的创作缺点便暴露无遗。
也是,所有的作家都需要观察人,需要有特殊的生活经历,才能写出好作品。
张宇文带着自己的书稿,备受打击后回家去,他总结了自己毕业后这数年的事业之路,一切都顺风顺水,金钱与资历犹如送上门来一般,导致他早已忘了科班的创作课程上,恩师所讲的──人物创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接触人,观察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