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来是因为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突破太快了,就连那些领导人都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二来是因为华国一贯都秉承着‘闷声发大财’的做法,他们还担心公布了这一则消息之后,会引来不必要的觊觎呢!
因为那次核聚变的事情,这次的国际媒体都‘学乖’了许多,没有如同上一次那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开始无脑唱衰,他们都理智地看待这些事情,用客观到不能再客观的笔触刊发了华国的‘小动作’。
无奈之下,华国只能发布公告声明,面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次载人航天计划,只不过承认归承认,很多关键信息还是没有透露的,诸如‘玉兔号’的供能来源问题、月面勘测计划与月球气候监测计划、甚至于月面土壤、岩石精细采样的计划……华国全都藏得死死的。
全球的目光都汇聚在了浩瀚星空之中,华国航天局的工作人员实行昼夜轮班制,每监测到‘玉兔号’的动作,都会适时向高层汇报,而这些消息最后都转移到了洛书文手中。
总体来说,洛书文对‘玉兔号’的表现相对满意,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卫星的研制工作上。
卫星是人类放在星空中的眼睛,人类的足迹想要走得更远,那必须用卫星看到更远的远方。幸运的是,华国已经有卫星研制基础了,洛书文的工作量减轻很多。
由水木大学牵头,以国家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科学院大学、首都航空航天大学、金陵航空航天大学以及东北航空学院组成的卫星研发团队更名为‘瞭望者’,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硕士齐齐上阵,就连少数动手能力强、存在一定科研素养的本科生都被拉近了团队……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真实写照。
十一月九号,在太空中航行了整一个月的‘玉兔号’成功返航,为华国科学界带回了重达三吨的月面土壤资源以及多达7t的月面监测资料。
远离学术圈的人可能不知道‘玉兔号’的使命,但位于学术圈中央的那些人怎么会不知道?科学院那些研究领域同天文、行星地质等沾点边的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