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卫添喜自己动笔,开始在纸上重新计算那处存在逻辑错误的地方,试图自己补全那个作者的论证过程。
草稿纸写满三张,卫添喜看着自己笔下推导出来的公式,轻轻吁出一口气,有些失望。
她推导出来的结果同那作者证明的结果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可以用天差地别来表示。
将自己的论证过程附进论文中,卫添喜开始撰写审稿回复信。
在信中,她将这篇论文的优缺点客观地做了评价,并且针对论文中提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然后封好信封,亲自把信给寄了出去。
《数学 科学》编辑部为了保证审稿的公平,采用的是盲审制度,论文作者不知道自己的文章会落到哪个审稿人手中,只知道审稿人一定是数学界的权威之一,而审稿人也不会知道自己手中拿着的是谁的文章,从根本上杜绝同行之间‘互捧’的可能。
同时,也造成了好友之间互相打脸的悲剧。
卫添喜收到的这篇文章就是她的好友——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的德莱克老先生所写的。
德莱克老先生比卫添喜大了将近四十岁,二人属于忘年交。
卫添喜十分敬佩德莱克老先生在学术界的威望,德莱克老先生也十分欣赏卫添喜在数学领域中展现出来的才华,然而……卫添喜的这份审稿信怕是会将友谊的小船摧毁了。
那封信漂洋过海抵达《数学科学》的编辑部时,已经是大半个月后,《数学科学》编辑部的主编亲自看了卫添喜写的回信,又找了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的一些数学家来研究卫添喜给出的审稿意见,最后忍痛向德莱克老先生说了‘no’。
德莱克老先生对于这件事情极为看重,他的学生门人也拿这件事为荣,毕竟这问题是如今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