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召集了大量工匠,研究这火炮到底怎么制作!
而在长安这边,因为今年天下形势又出现了大变化,所以有一些隐藏在暗处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了。
比如郑玄这种大儒名士,眼看着昭国越来越有希望统一天下了,然而昭国治理天下用的却不是他这一派的学识,这让郑玄怎么可能镇定?
他都在长安太学免费讲学了,怎么这位昭王完全不在意,还任凭他在长安四处收徒?
就一点不担忧,他推崇的治国方法影响昭国吗?
郑玄想不明白,于是杨秋的无视渐渐让他失去了沉稳。
到这一年十月,他这边主动请求拜访,想要见杨秋一面。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杨秋还有些惊讶,这么快沉不住气了?
但想一想郑玄的年龄,大概也怪不得他,七十岁的老人,恐怕他自己都不觉得还有多少年好活。
这样的天下大儒名士拜访,自然是不能拒绝的。
杨秋和对方定下了见面的时间,然后在那之前,她把蔡邕这个老头子叫了过来。
蔡邕这个人政治上的立场其实挺模糊的,所以他这个人交友交遍天下。
在郑玄来到长安之后,不管两人政治理念是不是一致。
但在学术研究上,这两人倒是非常欣赏彼此,也算得上是一声好友,所以关系还不错。
因此,杨秋想从蔡邕这里打听一下,郑玄这一次到底想要聊什么?
蔡邕没想到大王会关注这件事情。
不过他和杨秋这些年比较熟,关系也比较随意,所以这一刻,蔡邕回答得也比较直接。
“郑公此人,重视儒家礼教德治天下,倡导农桑为国之根本。
然大王则重视商贾轻教化,昭国选拔官员之时,更侧重于考试成绩,而非品行德行,甚至对守孝之事不予重视,避讳之风亦被禁止……因此,郑公对于这些事宜,恐怕都会有所议论。”
杨秋麻了。
这是要找茬吗!
在长安这么久了,也应该明白这些话劝说了没用啊。
因为以前早就有人干过这回事儿了,最后发现杨秋本人听了就当没听。
这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君主,所以下面人最后也只能放弃,然后将目光放在下一代身上。
因为还没有生育子嗣的原因,好些人都围在了杨冬的身边进行洗脑。
好在杨秋这个妹妹专注化学理工,从小就热爱这方面的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