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也算是很早就有的习俗了——《荆楚岁时记》就有‘夏至节日...民斩新竹笋为筒粽, 楝叶插头’的记载。
如今民间依旧如此, 只是宫里面的娘娘就不好一支树枝插头了,所以都用玉、牙等珍贵材料雕成的楝叶簪。簪身是树枝,而簪头只是一片叶子,雕出叶形、叶脉就行, 是一种很简洁的簪子。宫外其实也用, 只不过一般用兽骨、木头雕刻而成, 价值低廉的多。
其实素娥今天插的簪子就是楝叶簪, 只不过她的楝叶簪既不是玉牙雕的, 也不是骨木刻的。簪身是竹的,簪头的楝叶却是用缠花做的, 再用丝线缠绕固定到簪根上。
此时像生花里没有缠花一类,但这问题不大, 是后世的人回望过去, 才会给很多东西分门别类、追根溯源。而站在时间长河的上游, 人们对自己生活中出现的东西是没什么敏感度的, 特别是那件东西看起来并不特殊时。
如今簪花盛行,只是鲜花不是时时都有的,而且属于一次性用品,一些稀有高贵的花, 等闲根本负担不起,像生花就这样出现了。各种做像生花的法子都有, 除了最传统的用罗帛、用轻纱去仿真,还有用花腊的(就是干花),用纸花的,用金花银花的,用通草的,用药玉的......
素娥用丝线在纸板上缠出花叶形状,虽然别出t心裁,却也算不得什么。在大多数人眼里,像生花本来就多是贱物,以她用的材料,更是不值什么,总归难登大雅之堂。
看到的人普遍觉得,看着还挺好看,但这大概是素娥自身的缘故。这方面,认识素娥的宫女是有经验的——古人不似现代人,讲究个性,要是见到什么好看的、新鲜的,照模照样学起来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所以大家见素娥穿的好看的衣裳,戴着好看的首饰,梳的好看的发式,那都是学过的...结果虽然不能说丑,但好像和期待的差别还是太大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