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兆?只是查办了此人之后,还得抬起另一个典型出来才是。”
“只是这个典型取谁、立谁,还得好好斟酌才是,若是可以,不如还是从往年中人里选,此次再叫人好生考评一番他们的为人处世再行择定。”
“我倒觉得不拘非要正经微末贫农出身,这样人家出身的学子,虽是某有几分偏见,到底真正守得住本心的不多,若真要寻一个人,不如从小官之家去取。”
“这怎么能成,既是典型,便不该在任何方面予以妥协……”
几位大臣先时还好,后头便起了争执,谁也不能完全说服谁去。
谢笙这一日一面只带着耳朵听各位大人说话,也对各位大人的性格有了不小的了解。
比如于大人为人刚正不阿,是头一个出来说必须要好生整治口阳县令的,刘大人为人圆滑,虽然没有为口阳县令说话,也没提出什么处置手段,却是提了几个足以继任口阳县令典型的寒门人选,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说是有了争执,可在皇帝的介入下,不过才过去短短一个时辰,这件事便有了一个章程。
皇帝被他们吵得脑壳仁疼,既事情办妥,也不耐烦留他们,就叫他们各自回去。
这之后,便也再没什么重要的大事,反倒是皇帝这边空闲下来之后,朱皇后和严瑜等人都先后来看过他。
在谢笙下值出宫的路上,他还偶遇了进宫拜见庄妃的谢岫,还有几位特意来看他的皇子。只是时间匆匆,几人都没能说上几句话,就暂且别过。
谢笙当值的第一日,平稳落下帷幕。这之后第二次、第三次……
谢笙很快对当值的生活习以为常。从一边速记一边听和揣摩各位大臣的意思,已经成功进化成一边速记,一边听,一边还自己在心底里去想,若是自己遇到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