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
刚入京的时候,杨嗣昌就颇得崇祯看重,对他的战略也鼎力支持,但在招抚流寇问题上皇帝突然改变主意,杨嗣昌的政策推进不下去,对东虏开边贸的问题上双方更是僵持不下,关系不如开初那般融洽。但是总体来说,杨嗣昌管兵部的这两年里面,形势是在好转的,皇帝对他不如以前亲近,但仍然可算作信任有加,在清军入边之前,很多京官是把他当做首辅的,
清军入边之后官军无所作为,宣大还大败,按说管兵部的杨嗣昌责任最大,但皇帝的怒火主要还是对执行的人,杨嗣昌多次请罪,皇帝对他的处罚仍很轻微,在对待孙传庭的问题上,更与杨嗣昌站在同一战线。
京师传来的消息显示,杨嗣昌仍然会继续主持兵部,而庞雨多次立下大功,回去肯定会升总兵,安庆开镇也有可能,兵部就是他对口的上级。
杨嗣昌在通州召见庞雨,对庞雨而言颇为重要,这样的当面交流机会难得,可以更好的把握朝廷战略,特别是如何平衡流寇和东虏两条战线,也能向杨嗣昌提出自己的意见。
沈迅在旁边道,“襄阳最新来的塘报,安庆步骑攻打房县曹操、混十万,败敌两阵斩首千余,余贼往西溃散,湖广抚标家丁并庞将军家丁一部,在南阳败西营老营一股,八贼苗头仍往东去,此番八贼复叛,幸得湖广抚标和安庆兵马有备,两路流贼败绩,逃窜之中为害尚不烈。”
杨嗣昌接着道,“流寇一向易败而难灭,英霍山中还有十余股,八贼定是往那里去了,此地三省交界最是不易追剿,安庆便在隔邻,庞将军对此地有何预备?”
庞雨见杨嗣昌没有虚话,便直接说道,“报杨大人知道,英霍山中可避官兵,但里面并不出粮食,群贼还是要出山抢粮,因为安庆兵马强壮,他们一向往河南、湖广出没,只是这片山区绵延数百里,出山便是不同辖区,传递消息不易,群贼便可以乘隙而入。下官以为增兵只是一面,安庆兵马强壮,但归属应天辖区,便是去六安州也是入了凤督的信地,过了黄梅就是湖广信地,上官担心惹出事端,不许越界追剿,这样是剿不完的,下官请兵部准许安庆兵马便宜行事,至少可入周边沿山沿江一带追剿,若是安庆能开镇,单独建游兵、援兵各一营,专事英霍山区追剿,复据英山、霍山县城,不许贼在山中流窜,如此有望平息。”
庞雨之前已经跟沈迅说过安庆营的计划,控制英霍山区对剿寇很重要,但在朝廷兵制中,庞雨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