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日何?(据取邑不日。)
[疏]注“据取邑不日”解云:即隐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之属也。
难也。(以归后乃日也。言时重难,不可即入,至此日乃入。)其言我何?(据吴伐我,以日伐故言我。)
[疏]注“据吴”至“言我”解云:在哀八年春。
言我者,非独我也,(自入邑不得言我,有他人在其中乃得言我,故能起其非独我。)齐亦欲之。(时齐与郑、鲁比聘会者,亦欲得之,故以非独我起齐恶。齐恶起,则鲁蒙欲邑,见于恶愈矣。)
[疏]注“时齐”至“得之”解云:即上三年冬“齐侯、郑伯盟于石门”;六年夏“公会齐侯盟于艾”;七年夏“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九年“冬,公会齐侯于邴”;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之属是也。
夏,六月,已亥,蔡侯考父卒。
辛亥,宿男卒。(宿本小国,不当卒,所以卒而日之者,春秋王鲁,以隐公为始受命王,宿男先与隐公交接,故卒褒之也。不名不书葬者,与微者盟功薄,当褒之为小国,故从小国例。)
[疏]注“宿男”至“交接”解云:即上隐公元年秋“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是也。注“为小”至“国例”解云:即上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其葬,传云“何以不名?微国也”者是。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八月,葬蔡宣公。卒何以名而葬不名?卒从正,(卒当赴告天子,君前臣名,故从君臣之正义言也。)而葬从主人。(至葬者有常月可知,不赴告天子,故自从蔡臣子辞称公。)卒何以日而葬不日?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6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