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先君,不敢以已当之。)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凡伯者何?(上言聘,此言伐,嫌其异,故执不知问。)
[疏]注“上言聘,此言伐”解云:谓聘伐辞异,嫌其非一人也。
天子之大夫也。此聘也,其言伐之何?(据出聘与郊、柳异,不得言伐也。问伐加之者,辟问轻重两举之。)
[疏]注“据出”至“伐也”解云:昭二十三年“晋人围郊”传云“郊者何?天子之邑也。曷为不系于周?不与伐天子也”宣元年“晋赵穿帅师侵柳”传云“柳者何?天子之邑也。曷为不系乎周?不与伐天子也”然则郊、柳皆是天子之邑,犹可言其侵围,今此聘大夫不应得言伐,故难之。先言郊者,文便言之,故不次也。注“问伐”至“举之”解云:桓十二年“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传云“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彼问轻重两举不言之故,此言之者,辟问轻重两举之。
执之也。执之则其言伐之何?(据执季孙隐如不言伐)
[疏]注“据执”至“言伐”解云:昭十三年平丘之会“晋人执季孙隐如以归”是也。
大之也。(尊大王命,责当死位,故使与国同。)曷为大之?(据王子突系诸人。)
[疏]注“据王”至“诸人”解云:庄六年“春,王三月,王人子突救卫”传云“王人者何?微者也。子突者何?贵也。贵则其称人何?系诸人也”是也。等是王臣,一伸一屈,故难之。
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因地不接京师,故以中国正之。中国者,礼义之国也。执者,治文也。君子不使无礼义制治有礼义,故绝不言执,正之言伐也。执天子大夫而以中国正之者,执中国尚不可,况执天子之大夫乎?所以降夷狄,尊天子,为顺辞。)其地何?(据执季孙隐如不地。)大之也。(顺上伐文,使若楚丘为国者,犹庆父伐于馀丘也。不地以卫者,天子大夫衔王命至尊,顾在所诸侯,有出入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