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村里那些人同样是没什么粮票的,有粮票不会借给她。而知青都是城里来的,手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粮票。
其实她这个主意打得挺好,因为她呆的时间长,每次来新人她都很热情,一般新知青对她的感觉都还不错,她借的话,一般就一借一个准。
至于还?这里的知青点每年都有新人来,有些知青呆一段时间就通过城里的招工,招兵走了。这人一走,那这借的粮票,自然就不用还了。
至于留下来的张巧巧等人,他们自然也是借给她过的,可她脸皮厚,我借了没错,可我的情况大家也知道,还的话就得饿肚子了。大家都是一个知青点的,没必要把事情做得那么绝吧。
所以黄国庆等人要了一次两次,后面也就不再提了,当然这个教训,是暗暗记在了心里的。
这次王思婉三个人来,顾芳也是打上了主意,她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王思婉,因为她看起来就是家里条件好的,最主要的是,既单纯又好说话,平时借点东西啥的,都会答应。
她以为这粮票是好借到手的,却没想到一贯好说话的王思婉,直接拒绝了她。
这自然是让她心里暗恨不已,明明她有粮票,又用不上,借给她怎么就不行了?
再然后就是杨静,同样没借到手。只除了余学清,可余学清一个人手里的粮票不多,跟她家里要的数目相差太大了。
她家里后面写来的信中,就说这工作已经给了她三妹了,本来是要给她的,但她三妹那边给的粮票更多,所以就给她三妹了。
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份工作。早就在这呆够了的顾芳怎么能忍受工作没了,而已经失去救命稻草的顾芳,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没借粮票给她的王思婉和杨静。只要借了粮票给她,她就可以回城了,但现在她不能回城了,怪谁呢?就怪王思婉和杨静。
怀恨在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