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作为党员干部要经常到基层一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到矛盾多的岗位,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意志、砥砺品质,在处理复杂矛盾问题中不断提升素质能力、培养担当精神。要注意用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引导党员干部以从严从实的精神改进作风,反对假大空、杜绝庸懒散、力戒私奢贪,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把担当精神体现在提高执行力上
执行力是一个对终极效果的评价。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施政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决策,一是执行。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既要有正确科学的决策,更要有坚强有力的执行。执行力的一大命题就是它是对终极效果的检验,执行力的强弱和我们的工作效果息息相关。执行力的强弱,不仅体现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发展速度的快慢,同时也决定着发展质量的好坏。执行力强工作就有成效,执行力弱就一事无成。可以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发展。
把工作抓出成效,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考验的是执行力和能力,体现的是事业心和责任感。一项工作布置之后,抓而不紧、不实、不到位,首先反映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执行力不强,没有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的高度,坚决贯彻组织决策部署。同时,能不能把工作抓出成效,对各级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是现实的考验,根本上体现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不强。把每项工作都抓出成效了,还能有效激发信心和士气,促进干部群众精气神的进一步提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狠抓落实、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政府具有较强执行力是分不开的。有关部门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决策,各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能认真执行决策,克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制定出来,应当迅速组织起高层次、高集中度、高敏感性、高执行力的机制,把政策方针落到实处。当前导致执行不力、政令不通的障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态度问题。在执行落实中应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