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搞“大呼隆”、“一刀切”,切实增强针对性、有效性。
解决好“假”的问题,切实在“真”上下功夫。在有些单位存在图形式、讲假话、做表面文章等问题。有的学习教育“虚假”,满足于摘抄几段话应付检查;有的投入感情“掺假”,对群众缺少真情实感;有的工作落实“做假”,汇报工作报喜藏忧,搞“假检查”、报“假成绩”,抓工作末端落实不落地。究其根源,主要是少数同志价值观、政绩观发生偏移,热衷于形式主义,违背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去伪存真,才能充分发挥好“生命线”作用。要坚持讲真理。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真学真信真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解决好“软”的问题,切实在“硬”上下功夫。有些单位和个人把政治工作制度规定当作“软指标”,存在打“擦边球”、钻空子的现象。有的规定要求“软”,明确了“干什么、怎么干”,但对“干与不干、干好干坏”缺乏完善配套的奖惩机制;有的贯彻执行“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搞变通,搞以权代法,甚至发生违规违纪问题;有的监管督导“软”,党委纪委原则性战斗性不强,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实表明,“软”和“硬”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只有强化法规制度本身刚性要求,坚持执行不打折扣,才能真正发挥法规制度的“硬效力”。要增强政治工作的实效,必须强化法治思维,敢于较真碰硬。学用法规要有“硬”标准。按照“掌握共同的、熟记常用的、牢记本职的、了解相关的”原则,坚持把条令法规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办班轮训、岗位实践的重要范畴,提出具体要求,并定期组织考核,促使党员干部熟练掌握法规。检查监督要有“硬”举措。在干部选拔任用、大项经费开支、重大工程建设、大项物资采购等敏感事务和重点领域,严格规范决策和落实程序。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和群众监督作用,形成制度到岗、责任到人、问责到位的良好局面。
解决好“弱”的问题,切实在“强”上下功夫。当前影响工作质量效益还有一个“弱”的问题。少数单位组织功能“弱”,党委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不够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严,开展批评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