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也不差了。他是个聪明人, 教育资源更是丰富,有个老狐狸一样的文官师父,有个在朝中大放异彩的知己好友, 又有万商这个高瞻远瞩的母亲,还有思玉这个在治民这一块已经是专家级的老师……被这么多资源喂着,又碰上他擅长的考题, 最终在殿试中, 詹木舒获得了二甲第七名的好成绩。
勉勉强强是全国前十的水平啦!
皇上当场赐婚。皇后如愿以偿地选了詹木舒做女婿。
额,或者说是如愿以偿地选了万商做亲家?
“戏文里都说公主配探花, 这和戏文里不一样啊。”有人说。
“这不更证明了本朝科举非常公平吗?皇上肯定早就想好要找这么个女婿了, 但也没有把女婿破格提为探花, 该是什么名次,依然是什么名次。圣上果然英明啊!”
其实皇上真选了詹木舒为探花,也不会叫人说嘴。因为在全国前十里面, 除非有特别惊才绝艳的, 剩下人的文章都是差不多水平的。谁前谁后,其实都说得过去。
但皇上玩了这一手,刻意强调科举的公平性, 这是预防世家死灰复燃呢。
万商便估摸着留山那边的船造得差不多了, 这一两年要出海清缴北堂余孽了。
耿金妹受邀请参加了詹木舒和公主的婚礼。新郎新娘的年纪都不算小了,全都超过了二十岁。最近这几年一直存在一种说法, 说女子太早怀有身孕,对女子和对女子腹中胎儿都不好。所以在富贵人家中,逐渐有了把女儿留到十八岁再出嫁的习俗。
民间一般是留不到这个岁数的。不过除非是童养媳,现在基本上也不太会有那种在女儿十二三岁就把人往外嫁的现象了。因为即便是不疼女儿的人家,只想把白吃饭的女儿早早扫地出门,但那边等着取媳妇的人家多少信了年岁太小容易难产的话,男方根本不娶这么小的姑娘,女方家里不想留也要留。所以最小都要十五六才嫁人。
朝廷这边呢,因为是新朝初立,非战乱时节,皇上本来就有叫百姓休养生息的意思,所以不会出台什么女子十四岁一定要嫁人这种为了人口增长杀鸡取卵的政策。
朝廷反倒是支持女子最起码养到十六岁再出嫁的,但又怕民间觉得把女儿养到十六岁不值当,生了女婴后直接溺死,所以没有把这一条设为需要强制执行的法律。
这种法律只有在时机成熟时才能颁布。而现在的时机自然还称不上成熟。
不过朝廷针对县令的政绩评判里涉及了阻止女子早嫁这一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