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位听。诸位仔细听,听完想一想,看看还有甚么问题。”
接着,冯国用说道:“这块板上有张攻城图,下面我结合这张图来讲,大家则易理解。”
长方图板上贴着一张草图。最上方从右至左写着三个字——攻城图。三字下是一条城墙垛口图形,画有24个垛口,中间10个垛口上方编写了序号(右数一至十),每个垛口向下画有小半截梯子的图形,像“月”字,多了几横。中间10个垛口右边有7个垛口,第一个垛口上方写了一个“右1”字,自左向右依次是“右2”、“右3”……,直到“右7”。中间10个垛口左边也是7个垛口,第一个垛口上方写了一个“左1”字,自右向左依次是“左2”、“左3”……,直到“左7”。
右1、右2垛口之间下方画有一个正方符号(□),中间有一根纵向箭头(↑),代表箭楼。其下方标明“甲”。左1、左2垛口之间下方也有一个正方符号(□),中间也有一根上纵向箭头(↑),代表箭楼。其下方标明“乙”。
两座箭楼符号之间画了3条长横线,代表三排战墙(挡箭墙)。与10个序号垛口基本对齐。第三排战墙正中下方有一个小圆圈,中间有个“人”字,代表短弓队指挥官。它的下面有两条水平波浪线(﹌),与24个垛口线基本平齐,代表护城河。对着右1垛口、左1垛口的护城河图形上各有两条垂直短线,代表架设的两座浮桥。从右至左分别标明甲、乙。
冯国用先说明攻城的目标和部队:攻城,重点进攻相对薄弱的一面。这次选南城,具体部位定在南门(定寇门)到西南门(平寇门)城墙中间的10个垛口和左右两边的7个垛口。总长大约113尺(约35.8米)。攻城掩护部队是四个弓箭队,一个长弓队,500人。三个短弓队,120人,分为中路队60人、右翼队30人、左翼队30人。另外还有六名特士,也是短弓手。登梯攻城部队分两路,每路暂定1000人。徐达所部一路,常遇春所部一路。每路分成20个小队,每队5组,每组10人。
冯国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