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滁州后,朱元璋任命李善长为幕府参谋,参与军机谋划,并主管军需粮饷。
定远被红军智取,滁州的元军加强了戒备,增加了城门附近的巡逻和城头的守军。关闭了北门、西门。白天只打开南门和东门,对进城者严密搜查。
滁州城,唐高宗永徽年间(250-255年)开设四门。
东门叫通淮门,南门叫济江门,西门叫朝天门,北门叫望泗门。一条南北向大街(今南谯北路)连通南、北门。一条东西向大街(今双拥路)连接东、西门。上水关和下水关位于东、西两门南侧。在这两条大街相交处便是滁州宋城中心。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拓建滁州唐城,周长7里362步(约4550米)。各门增筑月城(半月形瓮城)护卫。瓮城城门前无壕沟,与城外陆路相通。
东墙(含门)长约967米,约位于今日古城下水关(环城路)的南北延长线上。南到环城路东南角南面,北至护城河遗址东北角内侧。
南墙(含门)长约1000米,约位于今日南环城路及宋城街南侧。东头连接东墙南端,西头到宋城街西端(护城河西南角内侧)。
西墙(含门)长约1333米,约位于今日古城(穿城河)上水关南北延长线。在上水关以南一大段偏东南方向,西墙南端连接南墙西头,北端到太平巷西面护城河遗址西北角内侧。
北墙(含门)长约1250米,约位于今日北湖公园南岸的东西延长线上。西段在北大街西侧沿护城河折向西南,连接西墙北头。东端在护城河遗址东北角内侧连接东墙。
一条小河从城西的上水关流向城东的下水关,在古城中心区与南门之间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下半圆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