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出工出力,礼圣当然不会做这种事情,谁也没有这种面子。
当年周密,还能用个既然身为蛮荒修士、总该为蛮荒只递一剑的大义,来迫使刘叉为扶摇洲一役收尾,浩然天下这边,能用什么由头劝说刘叉?长得像人?
刘叉说道:“陈平安,事先说好,我只在浩然给你当随从,不去蛮荒。”
陈平安好像急眼了,大声埋怨道:“恁多废话,既侮辱我也侮辱你自己!”
刘叉点点头。这话,中听。
陈平安去了下一座山。
刘叉将心思重新放回垂钓,大髯汉子猛然惊醒,狗日的东西,故意大嗓门说话,把即将咬饵的一尾青鱼给吓跑了。
陈平安选择落脚的这座山头,倒也是一处藏风聚水的好地方,有个籍籍无名的小门派,开山祖师不过是位洞府境,七八谱牒,“三代同堂”,甚至没有开辟祖师堂。在兵荒马乱的世道里逃难至此的祖师爷,设置了一道略显粗糙的障眼法,他们只是潜心修行,也不与山外凡俗往来,偶尔外出,拿一些山货卖了,在市井坊间购买一些衣米油盐。
几个二代弟子,正在跟师父商量一事,说他们打算去大骊京城开办一个镖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跟着师父在这边开山立派,修道是能清净修道,就是日子过得太寒酸了点,主要是缺了钱,耽误修行,只说山上药膳一事,就要耗费好些真金白银。师父倒是不介意他们下山历练,只是担心他们不谙世情,会吃亏,想要在卧虎藏龙的大骊京城站稳脚跟,不容易啊。再者老人内心深处,也怕他们去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红尘里边,被乱花迷了眼,下了山便愈发觉得山中修道太过清苦,便一去不回了。只是一通合计,老人仍是絮絮叨叨传授了他们一些人情世故的学问,以及如何与当地官府衙门打交道的诀窍,准备写几封书信寄给久不联系的山上朋友,托他们为镖局照拂一二。
老人蓦然而笑,惊喜道:“曹沫老弟,又进山寻矿顺便采药来了?”
瞧见那道熟悉的青衫身影,老人的几位二代弟子脸色各异,一位姿容不俗的年轻女子秋波流转,她却故意转头看侧面的青山。
其余男人、少年们都是如临大敌,他们就这么一个师妹或是师姐,而这个叫曹沫的江湖武夫,近期三番两次来他们门派逛荡,是何贼心,还不清楚?无妨,对方是个只会耍拳脚功夫的练家子,再过个十年,就会老了,怕就怕他花言巧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