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已经睚眦欲裂,若不是司马兄弟俩紧紧地拉住他,他便要跳下船去。
\n小剑拚着一口气,已经跑到了岸边,怎想到一支箭呼啸而来,从小剑的背后贯肩而过,带起一团血雾,将小剑射落在水中。
\n姐夫。对不起,小剑实在跑不动了
\n“小剑!”赵耘已近疯狂。
\n司马兄弟死死地拖住赵耘,拉他进了船舱,躲避如蝗而来的箭雨。大船离了岩,往海上而去。
\n崇宁八年七月初九,丹阳。
\n江老夫人的墓地建在丹阳城外的小山之上,站在墓前远望,正可看到那条小河蜿蜒而过。江老夫人亲选的安睡之地,为的就是能看到他儿子坐在那儿钓鱼。
\n然而,此时在墓前陪伴她的,却没有她的儿子。今年此时,离她辞世已经整整一年。
\n江靖康此时已经六岁,正在山脚之下与小伙伴们玩耍。
\n远远地走来一个衣着褴褛的人,脸上尽是风尘之色。
\n小康儿却似有感应,定定地盯着那人,仿佛在哪见过。
\n“小康儿,那是乞丐,离他远点。”同玩的小伙伴提醒道。
\n那人停住脚步,喃喃道:“小康儿”
\n小康儿不知怎的,并不嫌他脏乱,脆生生地问道:“你认得我吗?”
\n那人急步上前,紧紧地抱住了他,泪流满面:“康儿,我是你爹爹”
\n小康儿的眼泪突然迸了出来,轻声道:“我也认得你,你是我爹爹,爹爹”
\n赵耘十日前在杭州登岸,雇了马车往家急赶,临走之时,记得司马兄弟的叮嘱,现今形势未明,不如先隐姓瞒名,让他俩上京城探探皇上的口风,再作计议。赵耘经小剑一事,也是心灰意冷,只想着与家人团聚,渡此余生。
\n待到了家乡。打听之下,得知老母亲已经辞世,心痛不已,连家也不回,急急往母亲的墓地而来。
\n师师与司马倩正在幕前上香,只听得小康儿跑上山来,一路喊道:“娘,娘,爹爹回来了”
\n师师与司马倩苦笑不已,转回头朝那山路看去。
\n天可怜见,真是相公!
\n一家人喜极而泣,抱头痛哭。
\n贺暄亦是老泪纵横,话不成言:“贤弟,受苦了”
\n“母亲,儿子回来了,您安息吧”
\n所有悲伤的往事,羁留敌国的委屈,在这一刻,全部化作泪水,滴落在地。
\n崇宁八年十一月,赵佶发布了一道圣旨,向天下诏告,经大宋向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