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定义,凭借自导拥有、善长之物谋利,谓之劳作,上至公相。下至平民,然否?”
“读书岂能与耕田混为一谈,此喻不当。”江端礼否认道。
江端友微一摆手,止住兄弟的高,说道:“然。
江耘继续道:“既如此,以钱生钱,有何不可?有余钱者生财有路。得钱之商家可多多行钱票,商贾之士则可免去带钱之苦,流通货物于天下,改善民众之生活利、双赢!事,有何不可江端礼仍是不服:“我只知道,这些间没有凭空所创之财富。钱票之物。便利而已,却如何说是双赢?与那商家,自是获利,与这些间百姓,又是何益?”
这次。端友老哥不曾出言,只是静静的盯着江耘。静待他的回答。
江耘长身而起,一挥衣袖,侃侃说道:“我且举一例,试为贤伯仲解。浏阳之龙诞香水,风靡于京城。此物浏阳所制,三贯钱一瓶。因钱票之故,商家免去运钱之累,大贩于天下。香水所需之原料,山野之花。均是浏阳之老人小孩采于山间,可谓之变废为宝,老小因此得此劳作而获利,一改生活之困窘。浏阳闲散之人农闲之余制作香水也因此有一份产业。京城之处才有此奇物。试想,若无钱票,则香水运至京城所需之成本大增,售价也将水涨船高。价高则量少,量少则产业随之减少,花野之花自开自败,浏阳老小之闲钱何处来?京城之香水又只是三贯钱便买得到的?是故,钱货流通之妙,便在此处,不是非此即彼,绝非运输南北而已,此谓之钱货流通加倍效应。这个道理,当年的王相公初窥门径,奈何行之不得法,虽有市易之法,却输在制度。”
江氏两兄弟哑然无语,江耘说得话,足够这两个老学究琢磨一段时间了。贺暄倒是不求甚解,笑骂道:“王相公却只初窥门径,你便掌握全局了么?蔡相公又如何?”
“此利器被他握在手中,已全然无益。益民和伤民只在一线之隔。江耘不忿,乃有新制江耘道。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